1.一个县要养多少官

2.2022年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招生简章贫困补助寝室怎么样师资如何

3.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的院所概况

4.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5.安徽省直单位有哪些?

6.一文读懂印度国际尿素招标的前世今生

7.什么是行政机关?有哪些?

8.工作方案及进度

国家气象局招标_中国气象局招标中心

法律分析:一.县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

1.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委员会3.县人民法院4.县人民检察院

二、县委办局

5.县人民办公室6.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县经济委员会8.县教育局9.县科学技术局10.县民族宗教事务局11.县公安局12.县监察局13.县民政局14.县司法局15.县财政局16.县人事局17.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8.县国土局19.县规划局20.县建设局21.县市政管理委员会22.县交通局23.县粮食局24.县商务局25.县文化局26.县卫生局27.县人口与计生委28.县审计局29.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0.县地方税务局31.县国家税务局32.县工商行政管理局33.县质量技术监督局34.县环境保护局35.县水利局36.县工业促进局37.县农业局38.县广播电视局39.县新闻出版局40.县文物局41.县体育局42.县统计局43.县物价局44.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5.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46.县人民法制办公室47.县信访局48.县人民研究室49.县人民防空办公室50.县林业局51.县信息产业局52.县老龄委53.县行政服务中心54.县招商局55.县房产管理局56.县外事侨务旅游局57.县水产局58.县知识产权局

三、县委部委办局

59.县纪委监察局60.县委组织部61.县委宣传部62.县委员会63.县委政研室64.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65.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66.县国家保密局67.县委统战部68.县委党校

四 、县其他委办局

69.县地震局70.县中医管理局71.县路政局72.县乡镇企业局73.县运输管理局74.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75.县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76.县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77.县城县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78.县老干部局79.县购办公室80.县监狱管理局81.县新闻办公室(外宣办)82.县人民参事室83.县档案局(馆)84.县版权局85.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86.县机构编制委员会87.县口岸办公室88.县农业机械管理局89.县公安消防局90.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

五、人民团体(比照公务员)

91.县妇联92.中国贸促会分会93.县残疾人联合会94.县海外联谊会95.县归国华侨联合会96.县科协.共青团市委98.县总工会99.县消费者委员会100.县摄影家协会101.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02.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03.县工商业联合会104.县人民对外友好协会105.县志愿者协会

六、县事业单位(财政列支)

106.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107.县扶贫开发办公室108.县委县招待办109.县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110.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11.县招投标中心112.县经济信息中心113.县投资管理中心114.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115.县电信分公司116.县移动分公司117.县联通分公司118.县铁通分公司119.县供电公司120.县邮政局121.县国有资产管理局122.县气象局123.县水文水勘测局124.县通信管理局125.县投资促进局126.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127.县医疗保险局128.县无线电管理局129.县科学技术研究院130.县勘察设计研究院131.县人才市场132.县图书馆133.县公路总段134.县中心血站13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6.县人民医院137.县中医院138.县妇幼保健院139.县高级中学140.县高新技术开发区 管委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十五条 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的组织由法律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第三章第五节、第六节规定的基本原则由法律规定。

第九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一个县要养多少官

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号码是12379。

记者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了解到,为期21天国家级和29个省12379短信平台完成了全面升级。

12379短信平台是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防灾减灾的重要职责。通过该平台,国、省、市、县四级应急责任人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应急处置,为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救灾联动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升级后的平台已经和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匹配,强化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了报警机制,对短信平台的系统环境用实时监控的方式,提前发现因系统环境有可能造成的业务中断而影响到预警信息的有效发布。

据介绍,12379短信平台自2015年5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在发挥其防灾减灾作用的同时,也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设计上的不合理环节。为了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效率,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现有业务需求,对短信平台功能和性能(共两大项七小项)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

在2015年全省防灾减灾工作新闻通气会上,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高炉东表示,湖南省12379应急信息发布中心软件系统已经试运行,下一步将向社会推送各类应急信息,帮助市民提高未雨绸缪能力。

高炉东介绍,该系统应急信息分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几大类,涉及国土、交通、环保等65个部门。过去,这些部门发布信息大多各自为政,各发各的,不但效率迟缓,还因为有的内容相互矛盾,造成受众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12379平台通过创新方法,整合,实现不同信息分类,一个出口发出,通过短信、网站等渠道,准确、高效发送到不同群组类别、不同受众类型手中。

高炉东举例说,经过预测,明天某地有一个暴雨过程,预警信息通过研判、审核进入12379发布中心以后,能够根据党政决策者、大众、联动部门等不同类别的对象,生成具有不同信息侧重点的“新信息”,在该地进行“靶向发射”,不同对象收到信息都有用处,不会成为垃圾信息。

据介绍,该项目去年9月立项,软件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与国家预警信息中心的对接,眼下进入实施方案招标阶段,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全面建成。省气象局还在加紧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建设”,以求实现受众免费获得所需信息。

2022年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招生简章贫困补助寝室怎么样师资如何

看看一个县的标配机构有多少

一、县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

1、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委员会

3、县中级人民法院

4、县人民检察院

二、县委办局

5、县人民办公室

6、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县经济委员会

8、县教育局

9、县科学技术局

10、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县公龘安局

12、县监察局

13、县民政局

14、县司法局

15、县财政局

16、县人事局

17、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8、县国土局

19、县规划局

20、县建设局

21、县市政管理委员会

22、县交通局

23、县粮食局

24、县商务局

25、县文化局

26、县卫生局

27、县人口与计生委

28、县审计局

29、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0、县地方税务局

31、县国家税务局

32、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33、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34、县环境保护局

35、县水利局

36、县工业促进局

37、县农业局

38、县广播电视局

39、县新闻出版局

40、县文物局

41、县体育局

42、县统计局

43、县物价局

44、县食品药龘品监督管理局

45、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46、县人民法制办公室

47、县信访局

48、县人民研究室

49、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50、县林业局

51、县信息产业局

52、县老龄委

53、县行政服务中心

54、县招商局

55、县房产管理局

56、县外事侨务旅游局

57、县水产局

58、县知识产权局

三、县委部委办局

59、县纪委监察局

60、县委组织部

61、县委宣传部

62、县委员会

63、县委政研室

64、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65、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66、县国家保密局

67、县委统战部

68、县委党校

四、县其他委办局

69、县地震局

70、县中医管理局

71、县路政局

72、县乡镇企业局

73、县运输管理局

74、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75、县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76、县公龘安局公龘安交通管理局

77、县城县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78、县老干部局

79、县购办公室

80、县监狱管理局

81、县新闻办公室(外宣办)

82、县人民参事室

83、县档案局(馆)

84、县版权局

85、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86、县机构编制委员会

87、县口岸办公室

88、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89、县公龘安消防局

90、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

五、人民团体(比照公务员)

91、县妇联

92、中国贸促会分会

93、县残疾人联合会

94、县海外联谊会

95、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96、县科协

、共青团市委

98、县总工会

99、县消费者委员会

100、县摄影家协会

101、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02、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03、县工商业联合会

104、县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105、县志愿者协会

六、县事业单位(财政列支)

106、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107、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108、县委县招待办

109、县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110、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11、县招投标中心

112、县经济信息中心

113、县投资管理中心

114、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115、县电信分公司

116、县移动分公司

117、县联通分公司

118、县铁通分公司

119、县供电公司

120、县邮政局

121、县国有资产管理局

122、县气象局

123、县水文水勘测局

124、县通信管理局

125、县投资促进局

126、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127、县医疗保险局

128、县无线电管理局

129、县科学技术研究院

130、县勘察设计研究院

131、县人才市场

132、县图书馆

133、县公路总段

134、县中心血站

13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6、县人民医院

137、县中医院

138、县妇幼保健院

139、县高级中学

140、县高新技术开发管委会

七、县其它办

141、县教学仪器供应(管理)站(办),

142、县医疗卫生用品供应管理办(中心),

143、县购办,

144、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145、县台办,

146、县招商局,

147、县邮政(通信)管理局,

148、县监察室,

149、县体育局,

150、县体委,

151、县普教室,

152、县编委,

153、县史研究室,

154、县职教中心(办),

155、县德育办,

156、县未保办,

157、县电教中心,

158、县初招办,

159、县中招办,

160、县高招办,

161、县自考办,

162、县防雷办,

163、县园林局,

164、县文联,

165、县退安办,

166、县妇联,

167、县残联,

168、县精神文明办,

169、县拆迁办,

170、县民委,

171、县工商联,

172、县共青团委,

173、县民革,

174、县农工党委,

175、县民盟,

176、县致公党委,

177、县民建,

178、县民进,

179、县水产局,

180、县畜牧局,

181、县水利局,

182、县水电管理局,

183、县科技局,

184、县科委,

185、县外商服务中心,

186、县国际交流中心,

187、县教科所,

188、县成教处,

189、县交通局,

190、县路政中心,

191、县交通局,

192、县农业局,

193、县农林局,

194、县车管所

......

等等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的院所概况

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应该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经济条件。最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概况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是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批准成立,其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年)。学院是一所以气象、矿、安全、地质、冶金、水利、测绘、信息、珠宝等专业群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资环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深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了甘肃高职教育的“资环模式”,学院的办学历程成为甘肃高职教育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2年,被解放军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6年,被甘肃省确定为“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被甘肃省人民、国家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省部共建院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院校,被亚洲教育论坛组委会评选为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服务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现设有具备国家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安全监管监察学院,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人才精准服务平台、甘肃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甘肃省人力市场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甘肃安全宣教培训基地、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退役军人省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每年为社会、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培训12000余人次。

设有安全工程学院、地质与珠宝学院、气象学院(气象培训中心)、机电工程学院、水利与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民族工艺学院、财经商贸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办公室)、基础教学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国际交流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应急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教学督导室、中泰学院等23个教学及附属单位,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检监察室(监察专员办公室)、人事处、审计处、教务处(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工作处、就业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团委)、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产业管理处、安全稳定处、工会等18个党政群团机构。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水文与工程地质环境与安全大类2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大类3智能机器人技术装备制造大类4应用气象技术(防灾减灾)环境与安全大类5工程造价土木建筑大类6电力与自动化技术(战略支援部队)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7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8矿山测量环境与安全大类9大气科学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1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11矿山机电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12工艺美术品设计文化艺术大类13矿物加工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14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大类15电气自动化技术装备制造大类16选煤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17电气自动化技术(陆军)装备制造大类18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大类19应用化工技术生物与化工大类20煤矿开技术环境与安全大类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部分专业详解专业名称:矿业装备维护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面向矿山和选矿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设备操作能力、维护保养能力、故障排除能力及相关职业岗位的,具备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四强”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识图与绘制、常用机构与零件设计、金属材料热处理与加工应用、电路基础应用、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矿山机械液气压传动、矿山电力拖动设备运行与维护、选矿概论、选矿机械、矿山设备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选矿厂设备与设施、选矿厂设计基础、矿山电气PLC控制系统运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现代企业管理、数控机床及编程、认识实习、零件测绘、金工实习、常用机构与零件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实习、矿山设备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设计、CAD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矿山和选矿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机电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安装调试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水文与工程地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知识,从事水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工作,具备“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四强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构造地质、矿物岩石、工程地质、测量技术、水文地球化学、工程岩土、岩土工程勘查、计算机地质制图、水文分析与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课程。

◎就业面向:水勘查、工程勘查、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民营企业。

专业名称: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筑、铁路、公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能够胜任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预算或标底编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等专业应用,“道德素质强、职业技能强、吃苦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井巷工程施工技术、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井巷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从业方向主要面向建安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专业名称: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灾)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工程地质勘查基本知识,具备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岩土测试能力,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地矿、建筑等行业,在工程地质勘查、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技术领域,从事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监理、岩土工程检测、岩土测试和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识别岩土的能力,能进行岩土野外定名、判别工程地质性质和进行岩土室内测试;

3.具备岩土工程勘察能力,能熟练掌握钻孔编录、原位测试技能,能初步掌握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和编写勘察报告;

4.具备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软件及AutoCAD制图和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软件;

5.具备初步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的能力;

6.掌握一定的岩土工程施工知识,具备施工一线的技术与安全管理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文与工程地质、岩土室内测试技术、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及专业软件应用、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与防治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基础地质认知、岩土测试、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勘察等实训。

在工程地质勘察院、岩土工程公司、环境地质调查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水文地质工土工试验工岩土工程地质工地勘钻探工地勘掘进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岩土工程勘察与施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

专业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高尚、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能高、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及健康体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能胜任电力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操作、调试、维修、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具备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电路基础应用、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电机学基础应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安全生产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系统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以在电厂(站)技术中心从事自动化运行管理工作,或在大中型发电厂和变电站从事远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微机通信技术管理工作、电气运行及电气试验技术工作;在电力建设单位从事线路维护、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管理;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配电系统的技术管理与维护工作。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师资怎么样?现有教职工939人,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257人。

其中1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8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

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9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宿舍介绍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8人/间,配备单人书桌、物品柜;每层楼设有公共洗澡间。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奖学金介绍奖助贷政策:

1.考入我院的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及当地政策:

“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助”:国家助学金、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贷”: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在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在户籍所在县办理);

2.还可享受以下学校“奖”、“助”、“勤”政策

(1)学校奖学金;

(2)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取勤工助学等形式给予资助;

(4)单设国防助学金,在校入伍学生可以直接享受;

(5)天水市麦积区贫困户以及琥珀镇就读我院的学生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

(6)现代学徒制班单设合作企业奖助学金;

(7)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二等奖及以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省赛”]一等奖)考入我院的新生免除第一学年学费;舟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秦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石山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甘肃省镇原县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对口帮扶学校的“国赛”获奖以及“省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考入我院的新生免除第一学年学费。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学费收费介绍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文件(甘发改收费〔2016〕652号、1133号)执行,本科生学费、住宿费待定,以上级部门及物价部门批复文件为准。专科生学费4500元/学年,士官生学费7000元/学年,住宿费800元/学年;现代学徒制与普通专科生收费标准一致。泰国西那瓦大学专科升本科(双证)国际班(3+2):专科学习阶段学费4500元/学年,住宿费800元/学年;在泰国的本科学习阶段总学杂费8.68万元(人民币)(具体费用参照当年学校专升本学费收费标准),杂费包括国际学生管理费、教材费、论文指导费,住宿费另收。在新生入学时如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照物价部门的最新批复为准。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就业介绍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校本部),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路1173号(西校区)

对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s://.87dh/xlzz/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是一个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综合性的实体研究机构,以首席专家李廉水教授独立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03JZD0014)为标志,正式筹建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筹建和发展,通过团队建设、科研方向凝练、重大理论课题的承担和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的承接等措施,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正式成立,并于2009年被批准为首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研究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江苏“两个率先”等经济社会发展等战略,以促进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指引,以江苏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为党和的决策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为归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次,综合利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成熟和前沿理论,用国内和国际主流研究范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研究院人员的前期研究积淀,从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等两个方面,将有关内在的经济学原理和外在的可操作性管理方略等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来说,研究院的近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研究方面

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为后续的江苏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积淀,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

①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制造业”的科学内涵及其演化、新型制造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评价与预测、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互动机理、中国制造业与新农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等;

②实务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以及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的协调战略等。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观研究方面

主要利用前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方法,从区域经济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制造业和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

①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总体评价和预测、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产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的企业特征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机理、江苏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基于约束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等。

②基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都市圈的基本理论、长三角都市圈演化过程中的江苏制造业评价和预测、东部特大都市圈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战略、长三角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以及全球化背景条件下的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等。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微观研究方面

主要从服务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有效研究等目的出发,对制造业发展研究本身所需要的一些微观基本理论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①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研究,主要从国家自主创新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对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专利经济学(含专利资产证券化等)、专利制度创新、区域专利战略、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如江苏省信息产业专利战略、江苏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江苏省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江苏省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及其应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战略、商业银行专利战略、专利许可中专利定价策略以及知识产权许可中的非效率及其改进等研究领域。

②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自主创新、技术集成系统、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其评价、技术创新团队及其联盟的激励与管理、基于价格契约的技术转移特别是技术许可的相关理论、新兴技术管理以及开放条件下江苏省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等。

③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气象经济及环境工程管理等问题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依托本校大气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学科优势,一方面,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气象科技和气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气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绩效评估和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的风险评价、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方法、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污染物排放交易及其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在环境污染的生命周期评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成本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和企业决策提供新的评估工具。 2009-2011年

1、 全球气候变暖的碳减排压力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研究,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3063),2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2、 中国重化工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2009-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630006),10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3、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2008-201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17),9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2007-2009年

4、 气象行业科技人力优化问题研究,2007~2008,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课题(QR2008-28),5万元,负责,已完成;

5、 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2007-2009,江苏省科技(BR2007502) 8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6、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2007-200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课题(BIA060039),7万元,负责,正在进行;

7、 中国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和政策建议, 2006-2008, 中国科协重大政策课题(2006DCYJ09), 30万元, 负责,已完成;

2004-2008年

8、 基于约束与自主创新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2006-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45), 17万元, 负责, 已完成;

9、 优化国家技术转移推广体系建设, 2005-2007,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2005EC00160), 8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10、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07,江苏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8万元,负责,已完成;

11、江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战略研究, 2005-2006,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JHB05-022),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12、科技宏观管理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研究, 2005-2006, 国家科技攻关(2005BA905B03), 4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13、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机理研究,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项目(70440010), 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14、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 2003-2006, 国家教育部哲社重大招标项目(03JZD0014),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15、江苏省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2006-2007,江苏省广电局,5万元,负责, 已完成;

16、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管理研究,2005-2007,江苏省交通厅,45万元,负责,已完成;

17、江苏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江苏省粮食局,2005-2006,25万元,已完成;

18、南京市多媒体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2005,南京市广电局,10万元,负责, 已完成;

19、苏州工业园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1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0、苏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6,苏州市科技局,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001-2004年

21、区域科技规划前期研究, 2002 -200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10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2、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2004-2005,4万元,已完成;

23、苏州区域创新体系研究,2003-2004,苏州市科技局,15万元,负责, 已完成;

24、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2002-200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项课题, 5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5、东西部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 2001-2003, 国家科技攻关, 20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6、加快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项目, 3.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7、上海发展战略与沿江开发战略关联性研究, 2003-200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万元, 负责, 已完成;

28、拉萨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研究,拉萨市计委、科技局,8万元,2004年5月完成;

29、长江三角洲科技体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分项目,10万元,2002年4月完成;

30、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发展策略研究,南钢集团冶山公司委托,8万元,2003年3月完成;

31、台湾高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研究,科技部台办委托,2万元,2003年1月完成;

32、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案研究,拉萨科技局,2万元,2001年11月完成;

33、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研究,2001-2002, 国家科技攻关, 25万元, 负责, 已完成。

安徽省直单位有哪些?

一、土地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3.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1—2003年国土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1.43万公顷,土地复垦4.01万公顷,土地开发11.95万公顷。新增耕地17.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

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中国的矿产政策》白皮书发表。新一轮油气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其中能源矿产15处,黑色金属矿产4处,有色金属矿产73处,贵金属矿产34处,冶金原料矿产2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1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处,其他水气矿产4处。新查明(预测)矿产量: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39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铁7.02亿吨(矿石),铜443.26万吨(金属)。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全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生铁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降至4840万吨。

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03年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9112万吨,铁矿石进口14813万吨,锰矿石进口286万吨,铬铁矿进口178万吨,铜矿石进口267万吨,钾肥进口657万吨。

矿产开发利用“引进来”成效明显。2003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108件,矿许可证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公司与云南核工业209地质队合作,在云南东川拖布卡发现了规模较大、品位富的金矿。

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海洋

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9: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88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86亿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区域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最高,首次超过3000亿元。

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500多本,确定海域面积约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约2.5亿元。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及“海盾2003”专项执法活动。院批准发布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报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海洋功能区划审批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加强海洋与环境保护以及需取的措施等。

四、土地市场和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

取严厉措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党中央、院及时取果断措施,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做出一系列部署;五部委联合组成10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先后就治理整顿工作下发5个通报,三次致函各省(区、市)人民,两次召开全国省级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办公室主任会议;先后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对9起涉及严重违反土地法规的案件进行公开调查;通报治理整顿检查验收的标准及检查验收工作安排。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重要成果:各地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开发区和开发区扩区;原有各类开发区6015个,已撤消3763个;各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7.8万件,立案查处12.7万件,结案12.4万件,罚没款12.2亿元,收回土地面积5878.4公顷。有925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排查出违规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2822宗,有效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完善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市场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更加广泛;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土地市场运行制度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土地权利体系日益完善。

全国出让土地面积18.68万公顷,其中招标0.62万公顷,拍卖0.89万公顷,挂牌3.68万公顷。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供地的比例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03年的28%。

整顿和规范矿产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对治理整顿工作的领导和具体部署安排。进一步打击非法矿,关闭浪费、破坏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矿山。

印发《探矿权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取得明显成效。共出让探矿权矿权26080件,出让价款达到52.56亿元。其中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矿权11752件,出让价款26.98亿元。加强矿产执法监察,2003年共处理案件1.7万件,罚没款5942.69万元。

五、国土调查和规划

国土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完成地质调查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修测72.3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0.5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5.6万平方千米。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51.8万平方千米。1:20万物化探遥感调查47.7万平方千米。1:100万重力23.4万平方千米。航空遥感8.2万平方千米。机械岩心钻探12.6万米。

农业地质调查全面部署,基本覆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农业经济区,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目前已与浙江、四川等17个省(区、市)合作,签订了农业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03年已完成调查面积14万平方公里。

完成三峡库区1:5万航空遥感勘查面积达32000平方公里,全面覆盖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记录了三峡大坝蓄水前长江最低水位时库区历史状态,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库岸变迁、生态环境演化、监测、相关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评价。全国地下水天然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淡水天然为8837亿立方米,地下微咸水天然为277亿立方米,地下半咸水天然为121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淡水可开多年平均为3527亿立方米。

查明首都地区地下水总量、开发潜力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怀柔、平谷等5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查清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完成西南岩溶石山石漠化现状调查,并实施动态监测;西南岩溶石山典型流域地下水调查与开发示范在贵州大小井、云南小江流域初见成效。在四川、重庆和云南等省(市)的红层地区,完成探结合示范浅井868眼,在西北、东北缺水地区施工示范深井25口,直接解决了近11万人的饮用水问题。

查明我国耕地后备数量、质量、分布等数据。国家级耕地后备734.33万公顷,其中西部地区547.53万公顷,中部地区65.40万公顷,东部地区121.40万公顷。

加强土地市场监控。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发布土地市场信息,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为适时制订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保障土地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国土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取综合措施,加强国土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12个县级、14个市(地)级和2个省级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相继展开。31个省(区、市)的矿产规划全部发布实施;已有260个市(区)、705个县(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天津、深圳、新疆、辽宁国土规划试点。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省级矿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

六、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院颁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灾害治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2003年汛期,共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当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56次,在国土部网站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109次。

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和群测群防工作,成效明显。截止2003年底累计完成545个县市调查,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及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全国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次,避免人员伤亡近3万人。

全国共报告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13832起,造成743人死亡、125人失踪、5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65亿元。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有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等。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取得初步成果。组织完成对三峡库区二期治理工程的验收,确保135米水位蓄水前的二期工程治理和地质安全评估任务的完成。继续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对库区136处重点隐患点和库岸实施了专业监测,近1800处地质灾害监测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实现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坝前135米水位蓄水以来,已成功预警16处滑坡,其中群测群防系统预警10处,专业监测系统预警6处,使300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完成安徽黄山等8处世界地质公园的审查报批。完成对44个国家地质公园的审批。

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建设。重点推进省级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江苏省、浙江省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盱眙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

继续开展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工作。重点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已建设基岩标30座,分层标组28组,GPS基准监测网点36座,地下水监测孔320个。

七、科技与信息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非营利科研机构组建工作。开始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筹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土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1项,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4项,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11项,科技攻关11项,国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7项,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新建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组建国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7个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国土标准化管理办法》,发布《国土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耕地后备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国土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5项行业标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主孔已钻至3665.87米,在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科学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辽西发现第二件初鸟类化石?东方吉祥鸟。首次应用深地震三维精细反射、流体地球化学示踪、深穿透地球化学等高新技术,建立长江中下游大型矿集区深部三维成矿模型,形成探测深部成矿建造的新技术和方法。开发成功直接提取滑坡变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技术、新型多功能钻孔倾斜仪、岩土体推力监测系统及光纤监测系统,已直接应用于三峡库区专业监测工程。

开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建立了国家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集成“3S”技术和PDA技术,研制成功经济、可靠、高效、高精度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开发成功低空无人遥感监测系统,可直接应用于突发及土地利用现状的高精度调查和监测。

国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审批过程的网上运行。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对全国、31个省(区、市)、81个重点城市(50万以上人口)的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控制指标数据综合管理。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在部机关及全国2400多个节点推广应用,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系统间远程数据查询和网上数据共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信息数据模型和土地信息参考模型,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信息标准框架技术体系。

加强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中心运行环境得到完善,1∶50万全国地质图、矿产规划、全国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等一批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八、测绘管理与服务

测绘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贯彻实施修订后的《测绘法》,发布实施《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完成了《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等8部草案审议前的各项工作。地方测绘立法取得重要进展,已有3个省(区、市)出台测绘管理条例,13个省(区)的测绘管理条例草案已报当地人大或审议。

测绘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图市场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查处地图违法案件5000多余件,没收各类违法地图制品150多万件。

测绘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国6800多个测绘资质单位开展了质量自查,取消资质165个,降低等级36个,缓登36个。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布实施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全国1:5万地名数据库、全国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

测绘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国家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与空间决策》、《遥感影像处理原型系统设计》等投入使用。

测绘系统对外提供地形图约65万张,大地成果约6.9万点,航展成果约31万片,数字地图约7万幅,数据量约为63TB;编制出版了各类地图1572种、图书454种,总印数1.2亿多册(幅)。

一文读懂印度国际尿素招标的前世今生

安徽省直单位有哪些?

问题一:安徽有哪些省直单位地方统计系统、地说系统、工商系统、监狱劳教系统、质监系统

问题二:合肥哪些单位是省直单位首先,你问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果你针对某些单位或是某些系统来问的话,估计回答的话更能精准一些。

其次,我列举一些省直系统或是单位的,你看看。

1、省直事业单位

省机关医院、省直机关医院、省机关幼儿园、省直工委党校、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省直分校、省委党校、省网站、省网上信访信息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经济研究院、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铁路工程学校、省汽车工业学校、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理工学校、安徽化工学校、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滁州(黄山、池州)无线电监测站、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省经信委信息中心、省人力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省第一(第二、三、四)测绘院、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311、313、321、322、324、325、326、327、332地质队等等,一般省水利、交通、商务等厅局下设的都有这样的单位,太多。

2、省直单位

省编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民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厅省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委员会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和生育委员会省审计厅省外办(省侨办)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安监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直机关事务局省法制办省金融办省人防办省档案局省招标局省地矿局省地方志办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省社科院省农科院安徽行政学院省信访局省参事室省政务服务中心省物价局省能源局省国防工办省国税局省气象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地震局省烟草专卖局省招商服务中心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省煤田地质局省贸促会省扶贫办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3、其他省直单位

譬如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下设立的某一部分企业。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三:安徽省都有哪些市安徽省共辖16地级市,6县级市,43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滁州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阜阳市、蚌埠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和宣城市6个县级市分别是:界首市、明光市、桐城市、宁国市、巢湖市、天长市

问题四:安徽都有哪些公司、集团?安徽建工集团公司安徽投资集团公司安徽省旅游集团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高速公司总公司淮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口子集团公司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好多的

记得纳啊

问题五:安徽省都有哪些市区?合肥市辖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淮北市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墉桥区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蚌埠市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和怀远、固镇、五河三县淮南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综合实验区滁州市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六安市下辖舒城、霍山、金寨、霍邱、寿县五县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试验区和金安、裕安两区巢湖市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居巢四县一区芜湖市辖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新芜、马塘、镜湖、鸠江)马鞍山市辖当涂县、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安庆市辖一市七县三区,即桐城市,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七个县和迎江、大观、郊区三个区池州市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铜陵市辖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宣城市辖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黄山市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

问题六:安徽省包括哪些地方2011年7月14号以前有17个市

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

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阜阳市?宿州市?滁州市

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亳州市?巢湖市

2011年7月14号以后有16个市,少了一个巢湖市。

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

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阜阳市?宿州市?滁州市

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亳州市

巢湖在那一天被合肥、芜湖、马鞍山瓜分了。

问题七:安徽省有哪些城市.安徽省市级行政区划一览1、合肥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庐阳区)2、芜湖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镜湖区)3、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蚌山区东海大道)4、淮南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田家庵区)5、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雨山区)6、淮北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相山区)7、铜陵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铜官山区)8、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迎江区)9、桐城市(文昌街道)10、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屯溪区。)11、滁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驻琅琊区)12、天长市(天长街道)13、明光市(城西街道)14、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颍州区清河路)15、界首市16、宿州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桥区)17、巢湖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居巢区青年路)18、六安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驻金安区人民路)19、亳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谯城区)20、池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贵池区)21、宣城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宣州区)22、宁国市(河沥溪街道)

问题八:安徽省有哪些市1、合肥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庐阳区)

2、芜湖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镜湖区)

3、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蚌山区东海大道)

4、淮南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田家庵区)

5、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雨山区)

6、淮北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相山区)

7、铜陵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驻铜官山区)

8、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迎江区)

9、桐城市(文昌街道)

10、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屯溪区。)

11、滁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驻琅琊区)

12、天长市(天长街道)

13、明光市(城西街道)

14、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颍州区清河路)

15、界首市

16、宿州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桥区)

17、巢湖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驻居巢区青年路)

18、六安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驻金安区人民路)

19、亳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谯城区)

20、池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驻贵池区)

21、宣城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驻宣州区)

22、宁国市(河沥溪街道)

问题九:安徽周边省份有哪些?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

问题十:安徽省有哪些山?安徽有六大名山,它们是:

1.黄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7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菩萨道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区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安徽风景(4张)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3.天柱山风景区

柱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面积135.12平方公里。

4.齐云山

齐云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相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山风景区坐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圆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6.八公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风景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交界地带。206国道可达。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景区整体规划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余下全文>>

什么是行政机关?有哪些?

2020年以来,国内尿素期货价格受到印标影响波动幅度加剧,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印度国际尿素超标频率、数量都有明显提升,而国内尿素期货价格也对印标依赖程度阶段性地增加,从而导致主力合约价格振幅在6月中下旬至8月初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达到22.25%,加大了尿素期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导致了国内尿素期、现市场定价权的阶段性外移。

过去十年,印度始终在我国尿素出口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0年以来,我国每年出口至印度的尿素总量占我国尿素出口总量的平均比例为36.19%,即使在2017年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尿素新增产能释放,冲击我国尿素出口市场时,印度仍在我国尿素出口市场中占据21.88%的份额,2012年、2015年、2019年以及2020年1—9月份,印度在我国尿素出口市场份额占比均超过了40%,最高时期几乎占据我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

注:2020年出口数据统计截至9月份

2020年,印度对尿素的需求比往年更加迫切,竟出现了单次尿素招标购量创历史之最、单月两次招标等现象,同时也加剧了我国尿素期货价格的波动幅度。因此,剖析印度尿素招标的各方面细节对研究我国尿素期货价格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印度的气候特征、作物生长、印度尿素产业及供需、招标流程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印度国际尿素招标的“前世今生”。

一、印度气候特征及农作物种植情况

1.印度气候特征

印度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由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中央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三部分组成。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季风是印度气候的最主要特征。通常一年中有两次季风,一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二是来自孟加拉湾的东北季风,其中,西南季风对降雨和农业的影响远大于东北季风。

从时间上来看,西南季风于每年5月底或6月初登陆印度南部,随后向北部和西部移动,于7月初到达印度北部,在6—9月贯穿整个印度次大陆,带来全年75%—80%的降雨量,因此对印度气候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季风通常于每年10月20日左右到达印度,持续50天左右,因其带来孟加拉湾的水汽,所以10—11月印度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也相当可观,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季风的变化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地球表面性质不同所反映的热力差异,若季风到来的时间、路径、强度发生变化,极有可能造成如热害、洪涝等气象灾害,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产量。

2.印度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季节上,印度将农业生产分为雨季(Kharif)和凉季(Rabi)。

雨季以季风到来的第一场雨为开端,一般在每年的7—10月;凉季在雨季结束之后,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次年3月;剩余的4—6月为热季,此阶段高温干早、缺乏降水,作物难以生长。因此印度绝大部分作物在雨季和凉季播种和生长。

印度雨季生长的作物主要有水稻、谷物、花生、大豆、棉花、甘蔗等,凉季生长的作物包括小麦、油莱、马铃薯等。

印度作物生长的季节性也决定了其用肥期主要集中在雨季和凉季,因此这段期间也会产生大量的用肥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资料显示,印度对于尿素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每年1月以及9—12月份。

二、印度尿素产业概况

1.印度尿素产需情况

印度化肥行业的生产比较集中,其产能从2009年的2116.7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500万吨左右。2018年印度国内大型尿素生产企业有31家,能够覆盖全国80%的尿素需求,但尿素工厂缺少持续投资,部分工厂停工。数据显示,2020年印度现存尿素生产企业25家,涉及尿素年产能约2500万吨,实际年度产量约2400万吨,占全球尿素产量的比例约14.2%。

近几年,印度制定一系列保护机制来为尿素生产企业的利润托底,使这些尿素企业可以持续运营并生产,因此目前关停的尿素工厂复苏都被提上了日程。预计到2023年,关停工厂的改造完成并投入生产,届时印度尿素产量也将得到大幅提升,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印度对尿素的需求量很庞大,2015年以来年度需求量都在3000万吨以上,2019年甚至达到3400万吨。在如此强大的需求推动下,印度尿素装置平均负荷率高达96%,2015年生产装置甚至超负荷运行。即便如此,印度尿素产量仍然不能满足其国内需求,年均进口依赖度约23.5%。

近几年,在印度对关停尿素工厂复工的不断推动下,印度化肥部和印度石油部积极拓展天然气管道项目,提升印度本国尿素生产能力,决心在2022年彻底终结对尿素进口高度依赖的局面。印度评级和研究机构Ind—Ra发布的报告中也提到,印度有望在2021年3月前停止进口尿素。

2.印度尿素进口体系

1)印度尿素进口概况

自21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尿素消费水平迅速赶超供应水平,因此印度尿素进口量也从前期的微弱增加变为迅速上涨。印度化肥部数据表明,截至2001年3月的过去一年中,尿素进口量达到了6.8万吨,此后印度便开始不断加深对进口尿素的依赖度。

2013年印度提出解除民营企业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尿素的禁令,Tata化工、Zuari工业、Coramandel肥料等几家在海外或港口附近收购化肥生产设施的公司可直接与国际尿素供应商谈判,减少对国家指定进口渠道的依赖。同时,印度指定印度国有矿产与金属贸易公司(MMTC)、印度钾肥(IPL)和国家贸易公司(STC)3家国营进口渠道公司代表各分销商进口尿素。

近几年印度境内获得批准进口尿素的企业已发生变化。2020年印度代理尿素进口的企业有4家,较前些年增加了拉什特里亚化学品和肥料公司(RCF)。该公司进行尿素招标的特点是效率较低,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例如2020年9月30日RCF发布的国际尿素招标就经历了两次延长供应商报价有效期的情况。MMTC近几年招标频率较高,效率也较高;IPL自2018年以来仅招标一次,而STC已经三年未曾招标。因此,目前印度国内较为活跃的国际尿素招标企业仅MMTC和RCF两家,且MMTC招标频率更高。

印度具体的尿素进口购方式分为两种:全球招标购和通过长期合同购。在全球招标购方式下,被授权的化肥进口代理公司负责对外洽谈、发布招标、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安排开证付款等流程,但最终确定进口尿素数量、国内交货和分销代理的是印度。在确定最终中标数量以后,国际上的中标企业(印方对中标企业经营资质通常维持1—3年不变)负责尿素的卸货灌包及国内分销,进口尿素的销售额返还给印度,进口代理公司获取的代理服务费。

目前中国参与印度尿素市场多以全球招标购的方式。

2)印度尿素国际招标基本流程

在得到印度化肥部的批准后,印度尿素进口代理公司开始准备发布正式招标公告,公告中含有明确的开标时间、截标时间以及最晚船期。通常在发布招标公告7天以后公布招标价格,再过7天公布经过还盘之后的最后购数量,并开始给中标的供货商发送确认函。随后供应商开始进行备货、出货、找船等一系列履约活动。

印度尿素进口海岸分为东、西海岸。向西海岸供货的一般涉及北非、埃及、中东、伊朗等国家和地区,东海岸供货的主要包括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通常来说,西海岸价格相对较低。从今年的招标情况来看,上半年西海岸的最低价格较东海岸的最低价格低5—6美元/吨左右,下半年印标西海岸价格与东海岸价格仅相差1—2美元/吨,个别招标还出现东、西海岸价格倒挂现象。

三、2020年印度招标情况简析

中国货源在印度尿素进口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020年1—9月中国出口尿素共293.06万吨,其中有128.63万吨口至印度。对中国来说,印度市场占据了我国尿素出口43.89%的市场份额。对印度来说,截至今年10月底印度共发布8轮国际尿素招标,最终确认购的数量779万吨尿素,中国供货数量达到273.6万吨,占印度尿素进口货源的35%。

尽管中国和印度在尿素的进出口方面互相依赖度高,但近几年中国货源在印度进口尿素市场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2016年以来中国尿素行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不断进行产能优化和升级,产业链经过长期的去产能、去库存,价格重心也不断上移,国内尿素出厂价格从2016年9月的1100—1200元/吨附近上涨至2018年末的2200元/吨附近,而FOB中国出口价从2016年9月的195美元/吨上涨至2018年末近340美元/吨。国内尿素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中国尿素价格在国际上失去绝对优势,中国的出口份额也逐渐被中东地区的阿曼、伊朗等货源抢占。

从2020年的招标情况来看,印度的表现也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今年下半年印度招标频率大幅提升。上半年印度分别于3月、5月及6月各发布一次招标,招标节奏相对正常。但进入下半年,尤其是7—8月,印度招标频率提升至每月2次。在如此高频招标后,市场预计印度四季度招标节奏将有所放缓,但印度仍在9月底和11月中下旬再次发布招标信息。截至11月23日,印度今年共招标9次,已超2019年全年的8次。单从下半年来看,印度今年7—11月份招标已达到6次,而2019年下半年仅招标4次。

其次,在保持着高频招标的同时,印度单次购量也大幅提升。2020年9月30日发布的标的中,共收到360万吨的投标货源,而印度最终购量也达到了218.4万吨,占总货源的60.67%,单次购买记录创印标历史最高。而在今年前8次招标中,印度已购了779万吨的尿素,较2019年全年印标购量765.7万吨增加了1.71%。若再加上11月23日及后续的潜在印标购量(按年底前2次招标、每次购量100万吨测算),今年印度尿素购量或超2019年30%。

最后,今年中国供货量也有所提升。在2020年前8次招标中,中国货源总量达到了273.6万吨,已较2019年的183.5万吨增加了49.10%,且今年的8次招标中,仅5月份中国供货量为0,其余7次中国都积极参与,而2019年的8次招标中,中国有3次印标没有参与供货。

四、印度尿素供需及后期招标情况分析

印度今年的高频率招标、高数量购都是受到其本国庞大的需求量驱使,而庞大的尿素需求量也离不开今年印度国内西南季风时间延长的影响。

根据印度气象局预测,2020年度西南季风登陆印度西南部的时间在5月22日前后,而过去5年里西南季风大多在5月29日至6月8日之间到来。2019年西南季风实际登陆印度西南海岸的时间为6月8日。换言之,今年印度西南季风较去年提早了2周左右。

根据季风的到达时间,印度秋季农作物的播种时间通常在6月初至7月底,而今年提前的半个月雨季带来了超预期的降雨量,印度秋季作物的播种面积也较去年大幅提升。印度农业部7月下旬的数据显示,2020年印度秋季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920万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2%。部分品种如油菜籽播种面积甚至创下历史记录。

大幅增长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很好地助推了印度尿素的销售量增长。据悉,2020年4—9月份印度国内尿素销售总量1777万吨,较2019年同期的1537万吨增加240万吨,增幅15.61%。

除此之外,印度气象局也预测今年西南季风消退也会较2019年晚2—13天(根据地区不同季风消退速度也不同),而季风消退的延迟也将对印度国内的尿素销量有助推作用。据了解,2019年10月—2020年3月印度尿素的销售总量为1833万吨,若按照上述雨季提前2周、销量增加240万吨的增量数据来测算,2020年10月—2021年3月印度的尿素销售总量将达到2073万吨。换言之,今年10月以后的6个月里,印度尿素月均销量345万吨。

生产方面,印度若无较大产能投产,整体变化不大。数据显示,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6个月时间里,印度尿素产量共1265万吨,月均产量在210.83万吨左右。设2020年10月—2021年3月产量维持相对稳定,则印度尿素缺口将达到808万吨。即使加上10月份(8月18日印标)、11月份(9月30日印标)船期到港的399.4万吨尿素,依旧有408.6万吨的缺口。

印度尿素的供需缺口依旧需要通过进口来进行弥补。目前11月基本结束,不出所料,印度在11月23日晚再度发布新一轮国际尿素招标。但目前距离本财年结束只剩4个月时间,换言之,印度后期只有保持每月一次招标、且每次招标的购量都至少在100万吨以上方能改善供需短缺的情况。

倘若印度单次购量不足100万吨,一个月内两次招标的现象再次出现也不足为奇。但是目前国际尿素价格和国内尿素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印度后期400万吨的尿素购中,中国货源所占的比例,是未来4个月决定国内尿素是否紧缺的关键因素,而中国是否参与后期印标的决定因素却是国内外尿素价差。

工作方案及进度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

从广义上讲,行政机关是一级机关的总称,即国家组织中执行国家法律,从事国家政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部门。

从狭义上讲,行政机关仅指机关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即办公厅(室),它是在行政首长直接领导下处理各种事务、进行全面管理工作的机构。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即中央人民,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其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都是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除行使地方各级人民的职权外,还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自治权(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机关)。

院办公厅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

财政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国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院直属机构(18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院参事室、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预防腐败局。

院办事机构(6个)

院侨务办公室

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院法制办公室

院研究室

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6个机构22块牌子)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议事协调机构

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机构17块牌子)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地震局

中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档案局

扩展资料:

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其中,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核心。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院,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州或县(市、区)和乡镇人民。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其监督。下级国家行政机关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服从院的统一领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行政机关

  创新人才推进实施方案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以下简称推进)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和人才培养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实施效果。

  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二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