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地理降水量

2.中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中央1一7天降水量_中央1-7天降水量

预报模型更新周期等。

1、天气预报使用数值预报模型来进行预测,这些模型有自己的更新周期,是每天一次或每几小时一次,如预报模型的更新周期没有覆盖到所关注的时间段,那么预报不会及时更新。

2、中央卫星云图的降水量预报是根据特定的范围和时间段进行的,如所关注的时间段不在预报范围内,那么预报不会更新。

初中地理降水量

通俗地讲就是全国的降水分布在什么地方,连续的未来7天内都是怎样的降水。气候多样 季风明显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摄氏度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33)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35)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水量的对比关系,反映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

中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亩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达水深1毫米。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空间规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中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规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C以上,气温南高北低。青藏高原和一些高海拔地区气温明显低。

形成原因:夏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是白昼比南方长。因此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温差不大。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影响气温低。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1、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2、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3、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原因是东南沿海距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强烈,降水多。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弱,降水少。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原因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夏季降水多;冬季风寒冷干燥,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