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公路的县是哪里?

2.墨脱附近河谷地区的冬夏季气候有何特点

3.墨脱气候形成的原因

4.墨脱县河谷地带夏季日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与秋季相比,夏季墨脱县多什么天气

墨脱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_墨脱气候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墨脱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15.04获批设立)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1,最低海拔115米。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截至2011年,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含1个民族乡),60个村。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1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1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1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公路的县是哪里?

墨脱在西藏的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东与察隅县为邻,北与波密县、林芝市巴宜区相连,西与米林县、隆子县、错那县接壤。

墨脱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87米,平均海拔1200米,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南缘巴昔卡海拔仅155米。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温16℃,1月均温8.4℃,7月22.6℃,年极端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3.8℃,年降雨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年无霜期340天,相对湿度80%以上。

墨脱附近河谷地区的冬夏季气候有何特点

墨脱墨脱县,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公路的县,是雅鲁藏布江在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的中国最后一个县,也是藏东南最偏远的县。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面积3055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200万亩,总人口0.92万。

墨脱意为隐藏的莲花,在西藏被称为西双版纳。境内居民主要是门巴人和珞巴人。墨脱的气候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墨脱平均海拔1200米。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它的海拔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四周是高耸的雪山,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山外的一切资源,四周是一条边框,隔断了它的视野,把它降到了井底。墨脱所有的军用物资都是人畜搬运,徒步运进墨脱的一块砖价值高达15元。

西藏没见过火车,墨脱连汽车都没见过,连自行车都不敢奢侈。墨脱解放以来,政府选定了五条修路路线,并付诸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车最终未能顺利进入墨脱,现在只能按季度通车,但难以保证通行。经过多年的考察,许多专家得出结论:墨脱位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此外,墨脱潮湿多雨的气候使得墨脱很难实现通车。博墨公路(博米墨脱)全长142公里。

这条1994年耗资巨大建成的高速公路,只开了一辆车就宣告报废,而这辆车开到墨脱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如今,道路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许多路段的路基已经坍塌,有些地方已经成为巨大的滑坡面。公路上架设的桥梁上只剩下几个锈迹斑斑的钢架,比如墨脱,至今还保留着人驮畜的交通方式。现在因为生活物资都是人扛,墨脱物价很高。一个普通罐头20元,一瓶啤酒20元,一包红塔山20元,一盘炒土豆丝25元,一盘炒土豆丝50元,一斤米饭20元。瀑布、藤桥、滑索是墨脱最有特色的景观。

墨脱山多、水多、瀑布多,有的瀑布细如一缕缕轻纱,从岩壁上缓缓落下。水滴被岩石粉碎,变成缕缕雾气,漂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气势磅礴,水流宏大,轰鸣悦耳,四季不干涸。在这些瀑布中,除了被誉为西藏奇观的大弯瀑布外,还有400米高的汗米瀑布、倒挂在绝壁上的虎口瀑布、云雾缭绕的地东瀑布、云雾缭绕的北崩瀑布、银带飞舞的拉格瀑布。墨脱比较有名的藤桥有北奔腾桥和德兴腾桥,都是400米左右。其中,德兴腾大桥横跨雅鲁藏布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整个藤桥呈管状悬空,大多位于峡谷的危险河段。走在上面,桥会随着人的重力和河水的风力左右摇摆,但整个桥几乎是密封的,不会有危险。墨脱著名的景观还有滑绳。过滑绳时,背对着河面高速滑向对岸,需要很高的勇气和平衡技巧才能顺利过河。

首选路线:从排乡到多雄拉雪山,经过汉密、拉格、北别,3-4天即可到达墨脱。这条路目前是通往墨脱的主要通道。从雅鲁藏布江回来108公里,然后爬嘎隆拉雪山到波密3-4天。行程:米林-排乡:途中可在墨脱八一办事处或林芝军区找车。路上车辆很少,也可以搭车步行,行程90公里。中转站拉格:中转站距离排巷5公里,是一个小市场,有住宿。3小时到松林口,1.5小时

Rage-Khanmi: 2.5小时到大山洞,5小时到Khanmi,这里有一个军事驻地和几个接待站供住宿。米-北崩乡:4小时到阿尼桥,7小时到北崩,住乡政府招待所。(注:要去八一镇边防大队办理边境证,因为过解放桥检查站要被检查。还有,不要拍桥段。过桥前把相机收起来,避免强制曝光。)北崩乡-墨脱:北崩乡往北10小时到墨脱,这段步道比较平缓。墨脱县城建在一个小山丘上,15元/人可以住,县政府招待所,或者川菜馆楼上,20元/人,但是没有厕所。

墨脱-波密:墨脱距波密108公里,车程9小时。在80公里的距离,有一个住宿的物资中转站。

自助游小贴士:

1。解放鞋的防滑效果不错。保持鞋内干燥。如果是水泡,用针挑出来后挤出水,但不要撕皮。好好休息一晚,以后不会再起泡了。

2.如果遇到水蛭,它会用打火机或烟头掉下来。最好不要待在草地上,也不要把包放在草地上。尽量走在路中间。如果你走得快,就不容易粘住水蛭。

3.背运工可以在中转站找,3-5元/斤背崩,7元/斤背墨脱。

4.去墨脱的路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睡觉,所以睡袋和帐篷很有用。

5.川藏线、滇藏线搭便车小贴士:相对固定的车辆有从波密、察隅等地运送木材到成都的货车,不定时载客到成都的吉普车、桑塔纳等。每个县都有招待所作为司机的聚集地。比如:波密的粮食局招待所,然乌的和平饭店(一大早就可以在岔路口等,从茶余来的车可以照顾)。如:巴苏的无名、邦达的邦达兵站、左贡的县政府招待所(每周五有从昌都到芒康的班车,当晚停靠左贡,周六到达芒康,周日返回)。

比如芒康的县招待所(燕京、德钦方向有不少货车,车牌云R的车请注意)。比如:德钦县招待所(每天下午3点有班车到明永冰川,第二天早上8点返回。货车一般出发早(6、7点),下午车少。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大早就在必经的路上等,离城市越远,成功率越高。四川线上有很多军事驻地,很乐意接待游客。

行李清单:睡袋、篷布、雨伞、运动服、运动风衣、裤子、短裤、t恤、毛衣、袜子、内衣、高腰解放鞋、打底裤、太阳镜、防晒霜、帽子、瑞士军刀、针线、手电筒、镜子、打火机、卫生纸、药品、洗漱用品、相机、胶卷、图集。实话实说:只有墨脱县不值得一看。

那里的房子没有什么特色,价格也很高,因为什么东西都是人背马背进来的。啤酒20元/瓶,健力宝10元/罐。

墨脱气候形成的原因

墨脱附近河谷地区的冬夏季气候特点:冬季温暖,降水少;夏季凉爽,降水丰富。

墨脱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小雨多雾,夏伏雨量充沛,降水集中,空气湿润,相对湿度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

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温16℃,1月均温8.4℃,7月22.6℃

,年极端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3.8℃,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年无霜期340 天,年日照时数2000

小时以下,年降水量为2000 毫米左右。

墨脱县河谷地带夏季日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主要受:纬度、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地形等因素影响。

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冬季在喜马拉雅山的地形阻挡作用下,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较小,冬季较温暖。

位于南亚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使墨脱降水多,雨量丰沛

与秋季相比,夏季墨脱县多什么天气

季节性变化、气温因素的影响。

墨脱县河谷地带夏季日降水量呈现季节性变化,一般在6月至9月间降水量最多,而在4月和10月则降水较少。这是由于南亚季风的影响,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降水,使得夏季日降水量较多。夏季气温较高,高温容易导致水汽蒸发和降水量减少,因此在气温较高的时段,日降水量较为稀少。

墨脱县河谷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适宜,是旅游和农业发展的适宜地区。

多雨天气。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纬度较低,但海拔相对较高,所以会形成四季如春的气温特点,年均温不像同纬度其它地区那样高。由于地处山脉南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遇到山脉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加剧降水,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形雨。所以墨脱地区降水量非常高。

墨脱的气候是属于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其实这个和墨脱独特的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墨脱县的海拔差异很大,墨脱的北部高山的平均海拔都超过5000米,最高的南迦巴瓦峰海拔达到了7782米。而墨脱的南部则是河谷的地带,平均海拔在1000米之下,最低的海拔才115米,所以造就了墨脱的独特气候特点。但是在我们的夏季,那边最是潮湿,多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