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气候及成因。

2.华南地区的地理气候

3.雾的地区分布有哪些?

4.中国多地气温“爆表”的全国高温中暑气象

5.全国温湿度情况

中国各地气象数据_全国气象分布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出处:百度百科)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6℃,较常年同期(20.8℃)偏低0.2℃。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西北地区东南部至华北地区西部,以及江淮至江南地区北部气温偏低1-2℃,局地偏低2℃以上。新疆东北部及黑龙江北部气温偏高1-2℃。另外,江淮地区平均气温为25.2℃,较常年同期(27.2℃)偏低2℃,为198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出处:中国气象局2014《中国气象局公布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及成因。

截至2015年2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4个地级以上城市(含地级)落地,含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其中在29个省份和4个计划单列市实现本地化天气节目播出。

落地城市名单如下: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河北:全省覆盖 山西:全省覆盖 内蒙古:全区覆盖 辽宁:大连、辽阳 吉林:全省覆盖 黑龙江:全省覆盖 江苏:南京、南通、苏州、镇江、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泰州、扬州、常州 浙江:杭州、宁波、金华 安徽:全省覆盖 福建:全省覆盖 江西:全省覆盖 山东:全省覆盖 河南:全省覆盖 湖北:全省覆盖 湖南:全省覆盖 广东:全省覆盖 广西:全区覆盖 海南:全省覆盖 四川:全省覆盖 贵州:全省覆盖 云南:全省覆盖 西藏:拉萨、昌都、那曲、山南、日喀则、阿里 陕西:全省覆盖 甘肃:全省覆盖 青海:全省覆盖 宁夏:全区覆盖 新疆:全区覆盖

华南地区的地理气候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蓄水量大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 6-8月 春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 加强警报,做好防旱准备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

干旱 华北、西北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雾的地区分布有哪些?

中国小学、初中、高中通行地理课本上,都有南部沿海地区的概念。它是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区,及国家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如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白龙尾岛(桂)等。这使福建省和台湾省成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两个概念的交迭区。虽然在很多时候,福建省、台湾省名义上被列入华东地区,但闽台两省在文化上,风俗上,血缘和人员移动等方面,多倾向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南地区的华侨文化,跟广东省西江流域(广州、肇(音赵)庆)、东江流域(惠州、梅州)、东翼沿海(潮汕)的华侨文化,有着共同历史渊源。国家一般将福建、广东两省共同视为重点侨乡。

气象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华南地区:南北向基本以北回归线分为南部与北部,东西向以福建与广东、广东和广西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本区北界,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以南的华南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亚热南带区域。

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性植被。现状植被多为热带灌丛、亚热带草坡和小片的次生林,热带性森林动物丰富多样,有许多典型的东洋界动物种类。地表侵蚀切割强烈,丘陵广布。在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丘陵台地上发育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在迅速的生物积累过程的同时,还进行着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成为我国砖红壤、赤红壤集中分布区域。区内拥有广阔的热带海洋。珊瑚岛景观独具一格。全区自然面貌的热带-南亚热带特征突出,这与华中地区的亚热带景色有明显的区别。充分利用丰富的热量和水分资源,发展热带作物,合理利用和保护热带性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发热带海洋资源等,是华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

中国多地气温“爆表”的全国高温中暑气象

雾的地域性很强,全国分布并不规律,但总的来讲,我国南部和东部多、西部和北部少。东、南大部分地区每年平均有雾日10~15天以上;而西、北大部地区只有3天左右,仅若干高山区可超过10~25天。全国全年平均有雾25天以上的较多雾地区,东北有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千山山脉等山区,西北有新疆天山、陕西秦岭山区等,南方有江浙沿海、闽西北山区、四川盆地、湘鄂黔3省交界山区及滇西南和藏东南地区等。年平均50天以上的多雾区,北方仅限于辽宁沿海地区。闽西北和滇西南地区还是我国年雾日100天以上的特多雾区。有“雾都”之称的重庆,沙坪坝气象站年平均雾日只有69.3天,比西双版纳、闽西北地区要少得多。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省峨眉山气象站,海拔3047米,1961~1990年间的年平均雾日高达318.5天,终年云雾缭绕,为全国雾日之冠。

全国温湿度情况

中央气象台7月31日上午8点发布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预计,今天白天,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西北部、江西东北部和西北部、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和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东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大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地较易发生中暑。其中,安徽中部和东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重庆西部和中北部以及新疆吐鲁番盆地易发生中暑,上海和浙江中北部极易发生中暑。

中国旅游天气网权威发布景区高温中暑提示:高温来袭,提醒赴乌镇、东方明珠电视塔、灵山大佛、西湖、沈园、奉化溪口以及横店影视城等景区的游客,在外出活动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谨慎前往。 中央气象台8月1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今天白天,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部、贵州东部、重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湖北东北部和南部、江南中北部、重庆中南部、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湖南中北部、湖北东南部、重庆东南部和南疆盆地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8月2日,南方7省市继续接受严酷高温的“烤验”,其中,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区气温将超过40℃。重庆、陕西、河南、山东以及华南地区将有明显降雨,华南沿海受强热带风暴“飞燕”影响,将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及广西东北部、贵州东部、重庆东部、新疆大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江淮中西部、江汉中南部、江南中北部、重庆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浙江中部、湖南中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西北部、南疆盆地中南部和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 今夏,山明水秀的浙江变成了中国“好烤箱”。截至11日16时,绍兴市新昌县以44.1℃打破了8月7日宁波奉化创下的43.5℃的纪录,再创该省最高纪录。上午10时,浙江省也启动了抗旱级应急响应。

据浙江气象台监测,截至16时,共有34个县(市、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其中17个县(市、区)达41℃以上,42℃以上的县市分别为新昌44.1℃、嵊州42.7℃、富阳42.3℃、东阳42.2℃、诸暨42.1℃。 8月8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2013年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从6月1日至8月7日,浙江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高温中暑病例2082例,大半为45岁以下的人,因高温中暑死亡的15例。

中国南北方向跨纬度较大,南北气温有一定的差异。

全国温湿度情况:

冬季,中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县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各地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中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平均气温为-30.6℃,极端最低气温-52.3℃;温度最高的地方在西沙群岛附近,1月平均气温为22.9℃。

中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自治区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艾丁湖底49.7℃。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湿润程度的

气象要素。地面空气湿度是指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湿度。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表和湿度计等

仪器所测定的(基本站每日定时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定时观测24次),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水汽压(曾称为绝对湿度)表示空气

中水汽部分的压力,单位以百帕(hpa)为单位,取小数一位;相对湿度用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表示,取整数;露点温度是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单位用摄氏度(℃)表示,取小数一位。配有湿度计时还可以测定相对湿度的连续记录和最小相对

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