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霞地貌概念

2.《流浪地球》“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却冲出重围,你知道天和地利是什么意思么?

3.气候的三要素是什么

井下气候条件三要素_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

深井灌溉的三要素包括灌溉制度、井的出水量和井的深度。

1、灌溉制度是深井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规定了灌溉周期、灌溉时间和灌溉水量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同时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浪费水。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灌溉制度也会有所不同。

2、井的出水量也是深井灌溉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决定了井的供水量是否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如果出水量过小,会导致灌溉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和人力;如果出水量过大,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等不良后果。在选择井的出水量时,需要考虑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当地水状况等因素。

3、井的深度也是深井灌溉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了井的取水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如果井深度过浅,会导致取水量不足;如果井深度过深,会导致建造成本过高且不易维护。因此,在选择井的深度时,需要考虑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当地地质状况等因素。

深井灌溉的特点

1、水源可靠:深井灌溉利用的是地下水,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此水源相对可靠,可以保证灌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灌溉均匀:深井灌溉可以通过控制水流量和灌溉时间,实现均匀灌溉,确保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适应性强:深井灌溉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地区使用,也可以在平原、山区和丘陵等地形条件下使用。

3、节能环保:深井灌溉利用的是地下水,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相对节能环保。同时,深井灌溉也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保护地表水。管理方便:深井灌溉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丹霞地貌概念

影响气象与气候的三要素:温度、降水、气压

温度与降水是主要因素,简称水热条件。

影响水热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下垫面状况

4、人类活动

《流浪地球》“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却冲出重围,你知道天和地利是什么意思么?

80年来中国地学工作者,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推敲对比,概括升华的基础上,对红色碎屑沉积岩所形成的丹霞地貌了解日益深入,对其概念也已日臻完善,丹霞地貌的使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图2-1)。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决定于①地质构造;②岩石组分和结构(红色是其外观表现之一);③气候条件三要素(图2-2),而最重要的控制条件又是地质构造背景。

根据新全球观的板块构造学说,阿尔卑斯运动时期,各大洋中脊先后扩张,地壳运动再次趋于活跃,特提斯洋的开合和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和飘移造成了侏罗纪以来全球构造新格局。展示了侏罗纪—古新世印度板块的北移,侏罗纪—白垩纪期间东亚燕山运动,北美洲内华达和拉勒米运动,南美的安第斯运动和欧洲的阿尔卑斯运动,非洲的阿特拉运动等。据董树文等(2007,2009)研究成果,燕山运动的驱动力可能来自超级冷地幔下降流,软流圈物质的侧向补偿,牵引了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J3)印度洋板块向北东俯冲(156~150Ma),可能引发西伯利亚陆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J2+3—K1)引起了东亚大陆燕山期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大西洋中脊(185~155Ma)和北冰洋美亚盆地(J—K)的开启,其影响可能滞后到第四纪,可见燕山运动同期的构造运动,在全球不少地区都有表现,趋前和滞后明显。但与地球上前几次大的构造旋回已十分不同,陆相沉积盆地多与板块界线如俯冲带(造山)、裂谷系(拉伸)、走滑断裂(拉分)等密切相关,形成受控于这些构造边界的磨拉石建造,陆相红色碎屑建造,含膏盐沉积建造,煤系和油气沉积建造,火山碎屑沉积建造。

图2-1 中国地质公园分布示意图

图2-2 中国气候分区图(据王鸿祯等,1985)

燕山运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影响:

1)陆相红层的沉积时代为侏罗-白垩纪即燕山期为主,但因与沉积盆地演化的构造运动趋前和滞后,在一些地区可能为早中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丹霞地貌的时间应主要在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即6500万年(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运动)。

2)岩性为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可能有含煤、含油岩系或含盐、火山喷发物或短暂的海相夹层。

3)产状较平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与地壳呈间歇性断块上升有关。

4)地貌组合:丹崖赤壁方山,堡寨,峰墙、峰柱、峰丛,隘谷障谷、峡谷、盘谷、套谷,额洞栈廊、水蚀沟槽,扁洞,蜂窝洞龛、天生桥、石拱。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6,1927,1929)提出,代表中侏罗世至白垩纪发生的地质构造运动,后经多人研究,16年地震局把其时代定义为侏罗纪—古近纪,即2.03亿~0.23亿年更趋合理。

中生代以来,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气候变化,中国东部属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西部经历了特提斯洋的最终闭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火山活动频繁,气候变暖(董树文等,2009;毛建仁等,2009;沙金庚等,2009;郑亚东等,2009)。

各地地壳运动的不同时性是20世纪50~60年代争论的焦点,施蒂勒学派主张同时性,但渐有Qutten,Gillyly,Harland,Burke,Wezel,Mattauer等强调了同一造山带,构造运动的穿时性。研究证明,全球大致在中晚三叠世,普遍发生了大陆的裂解,冈瓦纳大陆逐渐破裂并向不同方向漂移,印度板块移向欧亚板块南部并与澳大利亚一起向北推动。

同时,欧亚大陆板块与库拉—太平洋大洋板块间,在滨太平洋区甚至深入大陆板块内,发生了影响广泛的燕山运动(J3—E)。中国东部发生了强度各异的褶皱、断陷和岩浆活动,大量陆相湖盆的形成(部分为红色沉积),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的磨拉石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厚度不等。

在其后的喜马拉雅运动中,这些红色内陆盆地开始褶皱或抬升,风化剥蚀。当地质构造特征和岩石成分与剖面结构有利,气候条件合适,这就有了中国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可以概括为(指狭义(典型)丹霞地貌)。燕山运动形成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褶皱、上升,经风化剥蚀、重力崩塌、流水冲刷和冻融冰劈、风蚀和生物作用造成的以丹崖赤壁为代表的地形。

从广义和扩展的角度来分析,有不少红色地层也形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崖赤壁为代表的地形,但红层并非形成于燕山期陆相盆地,也不一定是陆相碎屑建造,但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研究丹霞地貌,将其扩展为广义丹霞地貌,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气候的三要素是什么

《流浪地球》“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却冲出重围。——因为瞎编嘛。

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指古时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古时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引申: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

从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降水两大方面,没有听说有三要素之说啊?

与气候要素相关的,还有光照、风、气压等。

以上是气候本身组成要素。

还有影响气候的因素之说,

主要是:太阳辐射(即纬度因素)、下垫面(地表性质:海陆、高原平原、绿地裸地、洋流等)、大气环流三大方面,人类活动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