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雾霾天气高空和低空哪个污染严重

2.2020年2月12日,全国没开工,为啥保定空气污染这么严重?

3.北京大气扩散条件有所转差

4.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5.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什么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_什么气象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

经常刮风或者下雨,大气污染就得稀释、缓解,风向风速影响污染物扩散,降水可以吸收大部分污染物。

大气污染与特定的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雨、云、雾、气压以及特殊的逆温等等,都是地理因素。主要从风、逆温、云雾和气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地理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首先,风对大气污染起到;中淡稀释作用。

实际生活中,会感到风速时大时小,有阵性,并在主导风向的左右上下出现无规则的摆出现时的风速—般都是很小,大多是静风,也导致空气污染物难以稀释。

扩展资料:

气象条件影响PM2.5等污染物浓度变化,其中,逆温是一重要因素,这种下冷上热的逆温层结一旦形成,空气无法上下对流,污染物就很难扩散。而秋冬季夜间是最容易形成这种逆温情况的。夏季则相反,大气垂直运动活跃,加上气旋活动频繁,就不易出现逆温现象。

静风(微风)降水少。冬季气团干燥,降雨量少且持续时间较短,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冲刷效果不明显,风速和风力较小,污染物不利于扩散且容易累积,导致PM2.5等污染物浓度偏高。?

百度百科-空气污染物浓度

雾霾天气高空和低空哪个污染严重

1)风(动力因子)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风对大气污染物起整体输送作用;风对大气污染物有冲淡稀释作用;在大气边界层,风切变还影响湍流强度及性质,对扩散产生间接作用;其他气象因子(如大气稳定度等)都是通过风及湍流间接影响空气污染的。

2)大气湍流(动力因子)

大气湍流是指气流在三维空间内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不规则涨落,伴随着流动的涨落,温度、湿度、风乃至大气中各种物质的属性的浓度及这些气象要素的导出量都呈无规则涨落。换言之,空气的无规则运动,谓之大气湍流。湍流具有随机性。

大气湍流是大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大气湍流对大气中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湍流扩散是空气污染局地扩散的主要过程,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大气湍流的主要效果是混合,它使污染物在随风飘移过程中不断向四周扩展,不断将周围清洁空气卷入烟气中,同时将烟气带到周围空气中,使得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

3)大气的温度层结(热力因子)

温度是决定烟气抬升的一个因素,它的的垂直分布决定了大气层结的垂直稳定度,直接影响湍流活动的强弱,与空气污染有密切的联系,支配大气污染物的散布。

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①正常分布层结(即递减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风不太大时,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②中性层结。③等温层结,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这种情况出现于多云天或阴天。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④逆温层结,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逆温层是非常稳定的气层,阻碍烟流向上和向下扩散,只在水平方向有扩散,处于逆温层中的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粒子(烟、尘、雾)等不能穿过逆温层,而只能在其下面积聚或扩散,在空气中形成一个扇形的污染带,一旦逆温层消退,还会有短时间的熏烟污染。

4)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当气层受到扰动,若原先是不稳定气层,则扰动、对流和湍流容易发展;若原来是稳定气层,则扰动、对流和湍流受到限制;若原先是中性气层,则由外界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微团运动,既不受到抑制又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大气不稳定,湍流和对流充分发展,扩散稀释能力强,有利用污染物扩散。我国目前把大气稳定度分为六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稳定(F)。其中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三类稳定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中性(D)、较稳定(E)、稳定(F)三类稳定度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5)混合层高度

混合层是指边界层中存在的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层。混合层内一般为不稳定层结,铅直稀释能力较强。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稳定层底的高度。混合层高度实质上是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范围,即低层空气热力与湍流所能达到的高度。混合层高度越高,表明污染物在铅直方向的稀释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变化,在一天中,早晨混合层高度一般较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在铅直方向的扩散,而午后混合层高度达到最大值,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在铅直方向的扩散。

2020年2月12日,全国没开工,为啥保定空气污染这么严重?

 逆温层像“大锅盖”

将污染物扣留在低空

高空的蓝天白云和低空的雾霾,怎么会同时出现?

正常的天气情况下,空间高度越高气温越底,这样高空上面冷空气相对密度大,比下面的暖空气重。形成了冷空气下沉促使暖空气上升,这样就出现了垂直层面气流交替循环的过程,使得低空的污染物随着气流也开始向上垂直升高,并且在高空向四周扩散。

但是在冬季突然升温的晴朗微风或者无风的白天,以及微风的夜晚,这样的正常循环体系将会被“打破”。与地面较近的低空空气冷却急剧降温后,但是上面高空却冷却降温慢,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大气流动的逆温层。

空气“下重上轻”,导致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样的逆温层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大锅盖”,将沈阳低空紧紧盖上,而低空中工业、机动车、供暖燃煤排放、工地扬尘等污染物扩散流动不出去,在低空聚集加重污染。

同时,城市中接近地面低空空气接纳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多,一般大型热源厂、热电厂和大型工矿企业烟囱高度都在二三百米以上,这样就能直接将污染物穿过“大锅盖”排放到高空进行扩散。但是低空中小供暖烟囱、工地扬尘、地面灰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污染点源数量巨大,排放总量较多,这样都聚集在低空中。

这样就会出现高空蓝天、低空雾霾污染的情况。只有经过一场冷空气过境,将“大锅盖”掀开才能使污染扩散出去。

雾霾污染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解析

近日,对于涉及雾霾天气及大气污染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灰霾已经成为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的一线城市中一种常见的环境灾害。实际上,雾霾天气并不是这些年特有的,冬季开始一直到初春都是雾霾的高发期。但是近些年,这种雾霾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能一味地只看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将自身置之度外,盲目地指责国家或是政府。必须结合形成雾霾的不利气象条件这一决定因素,冷静分析人为污染造成雾霾的本质因素,减轻群众对雾霾的疑惑,尽快找出有效控制这一污染的措施与途径。

雾霾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的特征

从气象角度来讲,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接近地面层,高度低,一般由400 m以下气层里面的微小水滴组成。雾会使空气透明度降低,能见度变差。从物理本质角度上讲,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边界。出现雾时,大气湿度达到饱和,雾升高达到一定高度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时就称为雾。雾通常浓度分布不均匀,厚度较小,常见的辐射雾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200 m.而雾滴的直径通常较大,从几微米到100 μm,平均直径在10μm ~-20 μm左右,所以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漂浮在空中的雾滴。由于雾散射太阳光时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所以我们一般看到的雾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主要成分是H2SO4、HNO3这样的微小颗粒物。霾的厚度较大,可达1 km~3 km.霾与雾的区别在于,霾的相对湿度较低,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出现的大气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是霾,而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霾与雾和云不同,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边界。霾粒子的分布均匀,粒子直径较小,从0.001 μm到10 μm,平均直径在1 μm~2 μm左右,因此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灰尘、H2SO4、HNO3等粒子组成的霾容易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所以霾通常呈**或橙灰色。

雾霾污染的形成原因

a) 大气在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增多。近些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用地紧张,于是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使风在经过城市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和摩擦导致风力减弱,水平风向上的静风现象增加,不利于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扩散,导致大气中污染物聚集,形成雾霾;

b)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逆温现象增多。逆温层就像是覆盖在城市上方的锅盖,高空气温高于低空气温的逆温现象将限制低空空气的垂直运动,同样阻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滞留在近地面,形成雾霾;

c) 大气污染物及悬浮颗粒物增加。这是形成雾霾污染最主要也最直接的原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私家车数量增多,工业不断发展,这些都导致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悬浮颗粒物及大气污染物增加。我们通常所说的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只有人发丝粗细的1/20.PM2.5只是大气成分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PM2.5中的可溶粒子都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它们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吸收,就会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污染的严重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

由以上对雾霾成分的分析我们知道,PM2.5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它会进入人的呼吸道和肺部,生活在雾霾中会使人出现咳嗽、困乏、恶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种污染得不到控制,长期下去甚至会诱发肺癌。另外,雾霾还会减弱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传染菌的活性,加速传染。除此之外,雾霾还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灰蒙蒙的天气会导致人的情绪低沉,易怒,而雾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也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

形成酸雨的几率增加

酸雨从来都是人们所惧怕的,而它与雾霾也脱不了干系,因此我们更需要控制的是可能导致酸雨的雾霾天气。雾霾污染的本质实际上是有害悬浮颗粒物的污染,这种颗粒主要来源是工业燃烧废弃和汽车尾气。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污染物毒性更强。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组曾对北京的雾霾进行过收集和分析,液化后的雾气水主要成分是H2SO4、NO2等酸性物,颜色浑浊甚至发黑。这种酸雾的危害不比酸雨小。

引发交通事故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市民出行不便,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开车时,视野受雾霾影响直接导致交通拥挤,引发交通事故。

雾霾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措施

向雾霾污染宣战,这是关系民生的焦点问题。雾霾形成有复杂的原因,治理是个长期过程,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人民,都要加入到这场抗战中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雾霾天气的控制措施

治理雾霾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先要降低雾霾的危害。a) 应当加强对雾霾天气的预测,为社会及人民打下防御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雾霾天气,有了预测也方便政府部门实行动态调控;b) 要对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源加强控制: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督促工业企业改进技术,减少废气排放;控制人民的燃煤污染及节日的烟花燃放污染;c) 相关部门要积极深入开展对雾霾的控制研究,详细分析造成雾霾的可控原因,及时提出对策。

雾霾天气的治理对策

a) 治理雾霾天气的首要措施是加强全社会环境保护理念的贯彻。雾霾天气的形成反映出了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及资源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观,积极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再单一追求经济发展,这是治理雾霾天气最基本的思想;

b) 雾霾严重地区应当积极开展PM2.5防治活动,深入研究本地区PM2.5的具体成因,抓住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源,研究对策,推进本地区的大气污染法规建设,制定防治与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PM2.5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对造成雾霾的重点污染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c) 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植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效净化空气,帮助治理雾霾天气。城市规划部门要与政府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城市中心的绿地系统建设。此外,农业及林业研究部门也应当加入到治理雾霾的队伍中来,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净化空气的植物品种,将其引入到城市的绿地建设中来。

雾霾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而治理过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城市居民也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自己在对抗雾霾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减少生活废气的排放。只有全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控制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目标。

北京大气扩散条件有所转差

朋友,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自然本地、气象条件、以及排放源。①北方地区的空气污染在全国都是较为严重的;②冬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加之少雨时间长了空气中污染物就越来越多,到一定量的时候变出现严重的空间污染;③另外,虽然没有复工,工业、交通污染源减少,但是由于冬天降雨量少地面的扬尘、燃煤取暖等人类生活活动也是潜在的污染源;④大气污染具有更加显著的全球性,空气污染物也会随之气流远距离输送。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北京的大气扩散条件有所转差。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等。

为了改善大气扩散条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同时,也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护。

北京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气象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温度逆温、低风速等,污染物的垂直和水平扩散能力会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从而使大气扩散条件转差。

此外,污染物排放也是导致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重要原因。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当这些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使大气扩散条件恶化。

以上只是导致北京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一些主要因素,具体原因可能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在应对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问题时,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优化城市规划,增强绿化建设,提高空气质量。

湍流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1、促进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湍流的存在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被稀释和扩散。在主导风向上,湍流会引起上下左右的阵性搅动,这使得污染物在风的作用下不断被稀释和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2、增加污染物的氧化:湍流促进了大气中的气体混合,使得污染物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加快了污染物的氧化过程。这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毒性,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提高大气的净化能力:湍流增加了大气的混合和扩散,使得大气的净化能力得到提高。在湍流的作用下,污染物更容易被云层、雨滴等吸收和洗涤,从而减少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1)气象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风向、风速、气温和湿度等,都直接增加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其中.风向问题是工厂配置中必须考虑的条件,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该放在居民区下风向.在气象条件中,逆温层被认为是必须十分重视的影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因下暖上寒污染物容易垂直上升并向高空扩散,如果出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的逆温现象则逆温大气层将阻止该层内或层下烟气的上升,抑制大气对流和湍流的形成,影响烟气的稀释扩散,造成污染物的聚集,增加污染物的危害.

(2)地形地物的影响.由于地形、地物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会有很大差异.在窝风的丘陵和山谷盆地,污染物不能顺利扩散开去,可能形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区.污染物沿平行山谷的方向流动,会给下风侧带来更严重的污染.

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会使运动着的大气产生涡流.在涡流区大气污染物很难逸散,使涡流区完全处在污染状态中.在污染源多的地域,恰当地利用地形地势,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是促使污染物迅速扩散、减少污染的重要条件.

(3)植物的净化作用.种植花草、树林对过滤和净化大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每亩树林每天大约吸收70kg的二氧化碳,放出50kg氧气.一亩树林每年能过滤下来的大气粉尘约1000一3000kg,树林还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等.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种植花草、树木是防治大气污染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影响:逆温会使上下层空气温差减小,使他们之间减少对流,从而使空气减少运动,污染物漂浮在大气上空,没有空气的运动,污染物难以扩散,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长期存在,不利于污染物迁移。

逆温现象一般指逆温(天气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也十分有利,也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

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逆温现象的影响因素:

1、地理位置: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下沉逆温现象。纬线±30°地区,干燥空气下沉,压缩并自热,晴天多,雨水少。自热后气温比下层的空气高,较易导致逆温现象的出现。

2、时间因素:逆温层的分布则会随时间产生变化,以赤道为例,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逆温现象。

3、天气因素:夜间少云时,地面热量散发较快,温度下降速度也随之增加,使地面温度和上部空气温度的差值降低,第二日早上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降水天气则会减少逆温的出现概率,大雾天气将增加逆温的出现概率。

4、地形情况:多山谷多丘陵时,夜间冷空气停滞在山谷中,不随上层热气流通过,局部满足逆温形成条件,会更易导致逆温的出现。临海地区则由于海面冷空气吹入内陆而导致逆温层变窄,随后在沿岸地面产生逆温。

5、大气污染程度:大气污染越重,逆温层厚度越高,逆温现象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