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2.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吗

3.我国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么?

4.怎样区分热带沙漠与温带沙漠?

5.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属于温带沙漠气候_温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国自然带大致分东部季风区森林区,西北内陆区草原沙漠区,青藏高原高原植被区。

森林区分:

1.寒温带针叶林区,包括黑龙江省最北部和内蒙古最东北部。

2.中温带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区,包括黑龙江大部、吉林全部、辽宁北部。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包括辽宁中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安徽和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南部。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四川东部,重庆、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福建、广西、贵州全部,广东大部(除雷州半岛),台湾北部,陕西南部,云南除西北部、南部外地区。

5.热带雨林区,包括台湾南部,广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全省,云南南部。

草原沙漠区分:

1.草原区,内蒙古贺兰山以东地区,宁夏北部,甘肃中部,新疆高山地区。

2.沙漠区,新疆大部,内蒙西部,甘肃西部。

高原气候区,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新疆南部昆仑山区和帕米尔高原。

扩展资料:

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

例如,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 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中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 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 带和自然带。

例如,中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 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百度百科-自然带

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温带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在南北纬度15-35度之间的信风带。这些地方气压高,天气稳定,风总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的潮湿空气却进不到陆地上,因此雨量极少,非常干旱,地面上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细小的沙粒,沙粒随风飘扬,推积起来,就形成了沙丘,沙丘广布,就变成了浩瀚的沙漠。有些地方岩石风化的速度较慢,形成大片砾石,这就是荒漠。

这些沙漠多半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且山地阻隔,地形闭塞。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十分干燥而形成了沙漠。如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克齐尔库姆沙漠、蒙古的大戈壁,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美国西部大沙漠等。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印度西北部的塔尔沙漠等。在南半球有澳大利亚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中亚的克齐尔库姆(乌兹别克)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土库曼),以及中国西北的沙漠属此类沙漠。

中国沙漠自西而东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带,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各个沙漠的特征出现明显,也就是说,自西向东流沙逐渐减少,固定、半固定沙丘逐渐增多。中国的沙漠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及面积较小的库姆塔格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占中国沙漠面积的一半,为33.76万平方千米。 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从整个地球来看,干燥气候区域(干旱区)的形成,主要与纬度、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在南北纬15~35°之间,是副热带高压带(又称回归高压带)控制的范围,终年为信风吹刮的区域。在高压带内的空气具有下沉作用,空气下沉时形成绝热增温,使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非常干燥。信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稳定风向,它在吹向赤道的过程中不断增热;空气越热,消耗的水量也就越大,结果使它成为十分干燥的旱风。这样,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大气很稳定,湿度低,少云而寡雨,成为地球上雨量稀少的干旱区。世界上多数大沙漠都分布在这里,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等。因此,有“回归沙漠带”之称。

中国沙漠位于北纬35~50°、东经75~125°之间的温带地区。按照它们的纬度来说,不在世界上的沙漠带范围内,要偏北15到20度左右。而中国与世界上沙漠带同纬度的华南地区,不但没有沙漠,相反却是温暖湿润,终年常青;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

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形势,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对中国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冬季,大陆上的空气比海洋上的空气要冷,并收缩得比海洋上的空气厚重,空气压力增大。特别是位于中、高纬度内陆腹地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国,那里冬季太阳辐射的热量很弱,黑夜又漫长,失热很多,因此空气十分干燥寒冷,冷空气大量积存形成强大的高气压区。而中国南方海洋相反是个低气压区。高压区的空气不断流向低压区,形成了中国冬季盛行的偏北风。到了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比海洋上要热,并膨胀得比海洋上的空气稀薄;海洋上的空气压力大,形成高气压区,空气就从湿润的海洋吹向大陆,使中国盛行偏南风。这种随季节而变动、交替的风,叫做季风。

由于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是由西南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因此,处于亚热带的中国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正好首当其冲,降水丰沛,成了世界上同纬度雨量较多的湿润地区。然而,位于温带的广大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夏季风到那里已成了强弩之末。再加上其南部和东南边缘,有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造山运动升起的天山、昆仑山、秦岭、吕梁山及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特别是有巨大的青藏高原,成了夏季风难以逾越的屏障。这样,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无法吹进,水汽来源被隔绝。致使夏季的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水汽十分贫乏,降雨量稀少。冬季,由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可以倾注直泻,造成异常干燥寒冷的气候。

正因为上面的原因,就使得中国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情况下,形成了世界上最巨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温带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就很微弱;相反,风的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干燥气候影响下形成的缺少植物被覆的光裸地面,更加促进和加强了风的作用,使它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强烈的风蚀,沙土被风吹搬运: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风力无法挟带沙子继续前进时,沙子便堆积成沙丘,并进一步发展扩大,终于形成为广袤千里的沙漠。而反过来,沙漠的蔓延又加剧了沙漠气候的形成及扩大。 温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很多,比如说,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夏干冬湿”等等。其中的关键是“干”。因为干,云雨少,日照多,阳光强;因为干,天上没有云彩,不能挡掉部分阳光,地面没有水分,无法蒸发降温,太阳晒到地面的热量,全都用来加热了大地和空气,所以夏季温度特别高,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很少植物,一起风,就刮沙。

中国的沙漠地区,年雨量大都在50-100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只有10-20毫米。盛产葡萄干和哈密瓜的吐鲁番,年雨量只有16.4毫米。托克逊县城雨量更少,甚至只有6.9毫米。谈起雨日,吐鲁番每年平均只有15.0天,托克逊还不到10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仅能淋湿地皮的小雨。1958年8月14日下的一场雨,是36毫米,算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在沙漠地区里,有时天空布满了乌云,狂风怒吼,亮起了耀眼的闪电,眼看着一场雷雨就要来临,但常常是等了半天,又眼望着云都散了,雨点还没有下来。其实,天空中倒确实是在下雨,只不过因为空气太干燥了,雨滴经过厚厚的干燥大气层,还没有落到地面,在半路上就都蒸发光了。这种情况在气象学里称为雨幡。过去的老百姓不明其理,称为“魔鬼雨”。

不过,因为沙漠中地表温度极高,空气的上下对流极强烈,因此有时可以在云中生成极大的雨滴。这些雨滴一路上蒸发不完,还是能掉到地面上。不过这种雨的雨滴很稀拉。一位地理学家笑称,如果人能始终保持在雨滴之间,就可以在雨中行走而不湿衣。

气象部门经常用相对湿度来衡量空气含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100%就是空气饱和了。沙漠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只有20%左右,午后经常会低于10%。有时,在气象记录里,还会发现有0%的记载。也就是说空气中一点点水汽也没有了,至少是仪器测不出来。在夏天相对湿度很低的情况下洗衣服,如果一件一件地洗,一般来说,洗到第三件时,第一件就已经干了,真是立等可穿。

沙漠里的中午,在中国,70℃的纪录是不少见的。吐鲁番地面温度表的最高刻度是75℃,可是有好几次水银柱已经远远超出了75℃。在吐鲁番盆地南部沙丘的表面,曾经测得82.3℃。

沙漠白天的高温,是由于强热的太阳辐射。沙漠地区每年太阳照耀的时间,都在3000小时以上,最多的地方,可以超过3600小时,撒哈拉沙漠甚至40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太阳要照耀10小时以上。可是,太阳一落山,因为大气中没有云雾,极少水汽,地面冷却散热的速度也十分快,因此,沙漠干旱地区温度日较差也特别大。在夏季半年里,平均说来,午后最高气温和清晨最低气温之间,总可以相差15℃一16℃左右。例如,吐鲁番7月份最低气温平均25.1℃,最高气温平均39.9℃,就相差14.8℃;在9月份,吐鲁番午后最高气温平均27.5℃,经常可以出现30℃以上,但清晨最低气温平均又只有9.3℃,有些日子可以降到0℃一5℃。所以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说。

在世界上的许多戈壁沙漠里,由于烈日暴晒,岩石破裂,常常发出射击般的响声,有人称它为太阳声。这就是因为沙漠气候温度日较差大,夜晚已经很凉的石块,在太阳升起后,表面强烈加热,石头内外膨胀不匀而发生破裂。时间长了,石块最终就变成沙子。

据记载说,中国祁连山区,过去曾经有人用手捻碎岩石,顺风扬沙,选取黄金。在大自然的冷热夹攻下,最坚硬的花岗岩也终于粉身碎骨了。

沙漠表面的高温,使得贴地气层内上下温差极大。而气层上凉下热的气温分布,可以把远处景物倒映在旅人的前下方,气象学上称为下现蜃景,俗称海市蜃楼。因此,沙漠中旅人常常见到前面有蓝蓝的湖水,其实那是远方的天空的倒映像,使他们空欢喜一场。夏季午后黑色柏油路面上,我们也常能望见前方路面上有一汪蓝色的水,走近看又没有了,又移到了前方。这也是马路上下现蜃景的。

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东部地区,因为是季风大陆性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更短。因为沙漠地区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2个半月到3个月左右。春、秋季节一短,冬、夏季节就显得格外地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这是有点道理的。沙漠气候中的温度变化,是世界各种气候中最最极端的。 海市蜃楼是温带沙漠气候区的独特景观。在大海之滨瞭望,或在海面航行,有时在平静无风的条件下,会突然看到空中映现出船只、岛屿、楼台、城廓等奇异现象,当大风一起,这种景象就立刻消逝。这是大气中的一种幻景,称为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海面,还可能发生在湖泊、大江、沙漠、戈壁等处的空气层中。中国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一幻景:“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登州即今山东省蓬莱县,位于渤海南岸,渤海中有庙岛群岛,距蓬莱几十公里,这里所记载的正是蓬莱看到的庙岛群岛的幻景。

在古代,由于无法科学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因此赋以种种神话传说,将自然幻景视为海里的蜃吐气而成。其实,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光线在大气中发生剧烈的反常折射而形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在不同的空气密度情况下,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和前进方向发生曲折的现象。当你用一根直杆斜插水中时,从侧面看好象折断一样!这就是光线折射造成的。在夏季,白昼海温较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上冷下暖的逆温现象,下层空气的密度就显得特别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则显得特别小。当远方的景物发出的光线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得气层时,并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度大的空气中来。经过这种弯曲的路线,投入到观察者的眼中,就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象来自直线方向,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映象比实物抬高了许多。这种现象又称为上现蜃景。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吗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

扩展资料:

中国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百度百科-自然带

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我国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么?

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基础概况

1、地理位置:毛乌素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邻蒙古国,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东临阴山,西至额济纳旗。它的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8°30'至41°30',东经°30'至101°30'。

2、面积和特点: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之一,总面积约为42,300平方公里。它以其广阔的沙丘、风蚀地貌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而闻名。沙丘起伏连绵,沙质细软,呈现出多种形态和纹理,给人以壮美和神秘的感觉。

3、气候条件: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且干燥。年均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沙漠内的温差较大,白天炎热,夜晚则变得寒冷。

4、生物多样性:尽管毛乌素沙漠干旱贫瘠,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沙漠中有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如沙拐枣、胡杨等。动物方面,沙漠狼、狐狸、野兔等常见于此地。此外,沙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栖息地。

5、人文历史:毛乌素沙漠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在沙漠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如西夏王陵、古长城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交流。

6、旅游:毛乌素沙漠因其壮美的沙丘景观和独特的沙漠生态而成为旅游胜地。游客可以进行沙漠探险、滑沙、骑骆驼等活动,感受沙漠的神秘和魅力。此外,周边地区还有一些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村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

二、特色特点

1、面积广阔: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沙漠之一,总面积约为42,700平方公里。它延伸至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三个省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沙漠地带之一。

2、沙丘景观:毛乌素沙漠以其壮丽的沙丘景观而闻名。沙丘呈现出各种形状,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连绵起伏,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享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鸳鸯湖”,这是一对形态各异的两个湖泊,位于沙丘之间,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3、生物多样性:尽管毛乌素沙漠是一片干旱的沙漠地带,但仍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沙漠中可以找到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和动物,如沙蒿、沙鼠等。此外,沙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途径,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衍。

4、文化遗产:毛乌素沙漠地区还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许多古代驿站、城堡和古老的商道遗址。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历史上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5、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毛乌素沙漠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固沙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有效减缓了沙漠化进程,并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怎样区分热带沙漠与温带沙漠?

中国气候类型主要有5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中国气候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热带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和加利福尼亚沙漠、南非的卡拉哈里和纳米布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等。温带沙漠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如中亚的卡拉库姆和克齐尔库沙漠、蒙古的大戈壁、美国西部的大沙漠以及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热带沙漠终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相对湿度减少,不易成云致雨。加上近地面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所含水汽少。此外沿岸又有寒流经过,使下层空气冷却干燥,难以成雨。温带沙漠多半深居大陆内部(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因特殊的位置和地形除外),距海遥远,加上山地阻碍,地形闭塞,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热带沙漠地区全年高温少雨,夏季各月平均气温高达34℃以上,冬季各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10℃,气温日较差一般为15~20℃,个别地方甚至可达4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于日较差是热带沙漠的重要特征之一。年降水量极少,一般不超过200毫米,如撒哈拉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阿塔卡玛沙漠的伊基克曾有14年不下雨的记录。

温带沙漠地区夏热干燥,夏季各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10℃,冬季寒冷,冬季各月平均气温一般要在0℃以下,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远远大于热带沙漠。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冬季有少量降雪是温带沙漠重要特征之一。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介绍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及植被类型

一、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二、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