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2.下面有关立冬谚语正确的是( )? a.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b.立

3.常见的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4.立冬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5.一年四季当中关于天气的谚语

6.关于气候的俗语,谚语

气象谚语有哪些立冬是什么_立冬节气谚语和风俗

气象谚语是指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总结气温和农耕的关系,人民在历经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后总结出很多的气象谚语,用来指示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如: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4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5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6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7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9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10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11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12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13.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14一朝赤膊,三日头缩

15杜前暖,杜后寒

16冬暖春寒,冬冷春暖

17立冬暖,一冬暖

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节气农业谚语1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节气农业谚语2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种麦子

 阳坡麦子,阴坡谷子。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横栽番薯竖栽葱。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稻子最喜安窝肥。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天,忙种烟。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三月种瓜结,四月种瓜扯蔓蔓。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锄梦花,促棉发。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锄针,豆锄瓣。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下面有关立冬谚语正确的是( )? a.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b.立

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如下

一、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反映气温变化规律,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惊蛰过,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清明谷雨,冻死老鼠过了寒食冷十天清明寒十,谷雨寒七四月八,冻死鸭。知冷热,测天气,一朝赤膊,三日头缩杜前暖,杜后寒冬暖春寒,冬冷春暖立冬暖,一冬暖。

二、扩展知识

1、气象谚语

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人类在千百年来一直想制造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历经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后总结出的谚语,用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一雾三晴,重雾三日必大风。”“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这些幽默的韵文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作者所写,其预测全年气候转变,并以周边的事物预测天气阴晴变化。其虽然并不一定真确,但却提供了较为可信的天气变化预报给人们,让人们可以作出准备。

2、气象谚语适用范围

地球上纬度较适中的地区,大约在北纬或南纬30°至60°,为人类主要活动地带。而在这些地方的天气转变较为明显,并不会长年持续相同的气候,今天是潮湿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气象谚语(10张)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处于赤道地带,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地带的气候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终年均是酷热干燥,反之,印度次大陆与西太平洋地带则长年处于雨季,其日间的天气变化较少。

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常见的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立冬谚语正确的是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葱。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葱”。这条谚语是说在立冬的那天如果出现了大雾,那么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在田里种上葱。这表达了古人对于在立冬时节根据天气预测冬季气候变化,提前做好农作物的种植规划的美好愿景。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立冬的气象变化: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

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一些地区来说,显然偏迟。立冬后,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

2、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意思就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雨就会不停地下。

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意思就是春分开始了之后,雨如果不停的话,清明节的前后是有好天气的。

4、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稍微有差别的。

而红薯本身是收的比较多的,亩产万斤并不难,可以好点卖出去然后五六毛,然后差点的做粉条加工麻烦但是非常贵,剩下的小的不太好的,我们就喂猪了,所以红薯在农村是好东西;

5、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这句话的意思此时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经常说的一句话“针尖对麦芒”,等干了以后会特别的扎人,一般立夏一个月后就会收小麦了。

一年四季当中关于天气的谚语

立冬-二十四节气

立冬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气候影响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zhlzw.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容易有台风,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南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而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就没有冬季。11月的气温,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下。但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偏北风多、风力加强

作为早已入冬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此时的大风、降温可以说是习以为常。在华北中南部到黄淮等地,立冬期间的冷空气,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光杆,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若遇到势力强、速度快的冷空气,它一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大风一直吹到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

特别是北部、东部海域,海上的大风易使海上作业受到严重损失。

南北两方、温差拉大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立冬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立冬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 *** 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补 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冬 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进补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在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怎样调养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外,还应选择圆、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

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补冬 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相关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霜降腌。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全国)

腊月初八,冻掉下巴。(北方)

关于气候的俗语,谚语

1、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5、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1、立春落雨,一年多雨。

2、雷响惊蛰前,一个月不见天。

3、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4、春分后落雪米,百廿日后见风水。

5、春雷早,台风多。

6、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7、雷响立夏,无水洗犁耙。

8、雨打芒种头,河鱼眼泪流;雨打芒种脚,河潭刮三刮。

9、黄梅迷雾,雨在半路。

10、夏至西南风,久雨落满潭。

11、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夏至大滥(大雨或久雨),黄鱼当饭,棉花烂了成片坛。

13、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4、小暑一声雷,重新做黄梅;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层(兆水涝)。

15、立夏起东风,小满、芒种、夏至满(指多雨)。

16、小满无雨晴得猛。

17、芒种不落雨,二日半做大水。

18、夏至寒,多雨水。

19、夏至落大雨,八月做大水;夏至无大雨,八月无大水。

20、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

21、大暑不落到立秋,立秋不落到处暑;处暑无雨白露枉来临(兆晴旱)。

22、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23、伏里不热,九里不冷。

24、小暑银雨,大暑金雨。

25、吃了重午粽,还要冻三冻。

26、五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27、六月不响雷,十六个酿禾雨作一堆;早稻挑不归,晚稻晒成灰。

28、淘浪(夏沿海阵雨)淘,有米没有柴。

29、日暖夜寒,海水也干(兆夏旱)。

30、红云盖顶,找地安艇(兆台风)。

31、西风转西北,搓绳缚茅屋(兆台风)。

32、台风靠雷压,压一日,保一日。

33、六月怕尽,七月怕半,八月怕初(指台风易登陆时节)。

34、立秋响雷公,今后怕台风。

35、立秋闻雷,百日见霜。

36、夏至响空雷,早稻挑归,晚稻成灰。

37、立秋勿落要秋旱。

38、六月立秋赶紧收(台风来早);七月立秋慢慢收(台风来迟)。处暑勿雾,晴到白露。

39、处暑晴,霜雪早来临;处暑雨,霜雪迟半月。

40、白露日落雨,一滴雨,一枚虫。

41、霜降不降,有四十九日沆(兆久雨)。

42、七月秋霖(小阵雨)八月乌(阴天)种田儿郎好唱歌。

43、立冬无雨一冬晴。

44、冬至红,年边滃(湿烂);冬至乌,年边疏(少雨)。

45、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

46、雨夹雪,落勿歇。

47、腊月暖,六月旱;腊月寒,六月水。

48、冬暖要防春寒。

49、立冬落雨一冬落(指烂冬)。

50、立冬发雾冬至雨。

51、大寒小寒要春梅。

52、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53、大麦不过夏;小麦不过满(夏指立夏,满指小满)。

54、芒种前后,夜当日走。

55、五月挂虹,瓜果没种。

56、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57、白露白露,一箩番茹一箩芋。

58、白露白茫茫(晚稻扬花),寒露黄沙沙(晚稻成熟)。

59、晚稻不吃寒露水,小麦不听交夏雷(交夏即立夏)。

春打六九头

立了春,冻断筋

惊蛰老冰开

春分秋分,日月平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交六九,隔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上弦半月圆,下弦圆半月

(北)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立夏鸟来全

小满有雨万物收

二月二,龙抬头,农人草帽戴上头

水缸出汗,雨点急见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黄天有雨,黑天有风

冷生雨,热生风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头上疙瘩云,再大风雨也不惊

干冬湿年下

二月里,雪水流,打烙饼,搭墙头

春天蛇多,伏天雨旺

清早雾,晒破肚

山尖雾,冲断路,山根雾,晒破肚

日出胭脂红,没雨也是风

星星乱眨眼,出门带雨伞

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天不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瓦片云,热死人,楼梯云,干破盆

初一阴,初二下,初三下起没招架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早霞不出门,晚霞千里行

淋伏头,晒伏尾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大旱三年,躲不过五月十三

东绛忽雷西绛雨,南绛出来发大水,北绛出来卖儿女

云彩往东,十遭九空,云彩往西,雨点簸箕

云彩往南,旱地摆船,云彩往北,水淹房脊

立夏不下,旱到麦罢

九九有风,伏伏有雨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清早格星(淋星小雨),晒死 犭各 犭令 (松鼠)

重阳不下等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