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保资料

2.如果有资料,赶快告诉我,谢谢啦!

3.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

4.清明节的英语手抄报

全球气候变暖英语手抄报_全球气候变暖英语手抄报内容

热心网友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

矿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5、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26、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3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3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3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①马来亚,马来西亚。

4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游行业创汇颇。

4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4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67、乌克兰

东欧西南乌克兰,丘陵低地布相同。

黑土肥沃宜兴农,气候大陆性草原;

克半岛南是黑海①,风景优美“珍珠”赞。

煤锰铁水富,顿煤克钢第水电②。

向有“粮仓”之美誊,麦薯玉米向葵甜③。

首都基辅第河畔④,敖德萨港黑海边。

①克半岛,克里木半岛。

②烦煤,顿巴斯煤矿。克钢,克里沃罗格钢铁基地。第水电,第聂伯河水电站。

③薯,马铃薯。向葵,向日葵。甜,甜菜。

④第河,第聂伯河。

68、北美概述

北美美国加拿大,英法后裔英语主。

本地居民印第安,因纽特人居北部。

经济均属发达国,地形可分三大部:

西部高山平行数,海陆板块不稳固;

东部山地和高原,阿巴拉契亚拉布①;

中部平原五大湖,“地中海居美大陆”。

温带大陆气候广,北寒南热少特殊;

西部高山湿气挡,降水自东移内陆;

中部平原贯南北,冬夏气温变化速。

①阿巴拉契亚,阿巴拉契亚山。拉布,拉布拉多高原。

69、北美气候

东部季风区,冬寒夏热雨。

中部大陆性,南北少差异。

西部临大洋,气候类型齐。

夏受飓风侵,冬有寒潮袭。

环保资料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

矿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5、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26、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3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3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3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①马来亚,马来西亚。

4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游行业创汇颇。

4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4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67、乌克兰

东欧西南乌克兰,丘陵低地布相同。

黑土肥沃宜兴农,气候大陆性草原;

克半岛南是黑海①,风景优美“珍珠”赞。

煤锰铁水富,顿煤克钢第水电②。

向有“粮仓”之美誊,麦薯玉米向葵甜③。

首都基辅第河畔④,敖德萨港黑海边。

①克半岛,克里木半岛。

②烦煤,顿巴斯煤矿。克钢,克里沃罗格钢铁基地。第水电,第聂伯河水电站。

③薯,马铃薯。向葵,向日葵。甜,甜菜。

④第河,第聂伯河。

68、北美概述

北美美国加拿大,英法后裔英语主。

本地居民印第安,因纽特人居北部。

经济均属发达国,地形可分三大部:

西部高山平行数,海陆板块不稳固;

东部山地和高原,阿巴拉契亚拉布①;

中部平原五大湖,“地中海居美大陆”。

温带大陆气候广,北寒南热少特殊;

西部高山湿气挡,降水自东移内陆;

中部平原贯南北,冬夏气温变化速。

①阿巴拉契亚,阿巴拉契亚山。拉布,拉布拉多高原。

69、北美气候

东部季风区,冬寒夏热雨。

中部大陆性,南北少差异。

西部临大洋,气候类型齐。

夏受飓风侵,冬有寒潮袭。

如果有资料,赶快告诉我,谢谢啦!

节约用电,保护,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由于煤碳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回答者: zyl777 - 魔法学徒 一级 4-5 21:26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学校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组织,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工作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总务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政教处主任负责专题教育;教务处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团委书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环保辅导员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环境教育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和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几年来,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在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政治、健康教育课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富多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几年来共撰写环保论文30多篇,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 积极开展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环保知识讲座等,调动、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有关人士进行环保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状况,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很多学生都写了心得体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今年5月份,学校在环保知识讲座结束之后,政教处紧接着还在全校开展了“做‘绿色使者‘承诺”活动,即:不乱扔废物,净化校园环境;减音降噪,净化生活环境;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不捕不食;杜绝浪费,节约能源;废物利用,平衡生态;捡脏护绿,还社区一片绿色;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播撒绿色,创建绿色学校。全体同学都郑重的在倡仪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次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又一次高潮。

(五)、以“环保志愿大队”为依托,根据环境教育和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爱绿”、“护绿”的模范。

学校自成立 “环保志愿大队”以来,由学校团委负责,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今年的“地球日”,学校组织了“迎接地球日,纪念五四运动”的青年志愿者大行动,到开发区公园和碧海小区清除白色垃圾,到广场护理绿地,向路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美好家园”;去年的“植树节”,学校开展了“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踊跃植树种草;在第20届“爱鸟周”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关注鸟类、珍爱自然、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爱鸟周”科技大赛,其中的获奖作品在学校的环保宣传栏上进行了展览;在第30个“世界环境日”,学校开展了“环保手抄报”评比和“我爱我的家园”环保征文大赛,并组织专门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共52人;校团委在每年的“世界水日”都要组织环保志愿队走上社会,对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开发和保护水的认识。初二环保支队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并向其他三个支队发出倡仪,号召大家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电池回收等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组成环境卫生巡视队,成为维护生存环境的忠诚卫士。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的使学生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卫士。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全校师生尽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纸杯盒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七)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

为全方位奏响绿色环保之歌,学校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活动,把环保宣传教育推向家庭。。学校郑重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仪:在家庭中做环保知识的最佳宣传员、“小喇叭”,积极倡导父母树立“绿色”理念,带动父母也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营造良好的绿色家庭环境。

(八)、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洁净、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幽雅和谐、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学校全年戴绿、四季有花,根据校园建筑的格局,学校还修建了读书长廊。长廊四周栽种藤萝,夏秋季节,藤萝覆盖整个长廊,一片翠绿。真正收到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效果。如今,当你走进开发区中学,你会看见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整洁优美的校园,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校园里,“绿色”正在蓬勃壮大,“绿色”正在熠熠生辉,这“绿色”已常驻校园,常驻师生的心头。

你自己选一些吧,择优录取~~~~嘿嘿

、环境保护,有责

2、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

1节约用水:

地球作为一个蓝色的星球,虽然地球表面70%以上被水覆盖,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以我国为例,全国66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由于缺水,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减少,西北沙漠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节约用水对于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例如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杜绝长流水(上厕所、洗手和洗澡要及时关水笼头)、不往河流扔垃圾、水箱漏水及时修理等,做到都节约用水。

2.减少污染:

环境污染对我们来说,一般有生活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可引导观察马路上汽车废气的污染程度、观察河流上漂浮的污染物,还有就是噪声,知道它们对身体的危害,并且明白减少污染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使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3.珍惜能源:

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地球上储存的能源是有限的。因而我们要珍惜现有能源,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人们总有一个错误的思想,认为大自然的是用之不完的,但正因为人类的盲目开发,不合理利用,地球上的已到了受破坏程度非常严重的地步。因而,从小教育孩子善用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是煤气、电等,应学习一些如何节约能源的方法。如:多用电风扇,少开空调;多用节能灯,少用白炽灯;多用太阳能热水器,少用电热水器;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多用传热快的餐具,减少煮食时间;少用一次性的用品等,确保能源被合理地运用。

4.绿化环境:

植树的意义大部分都理解,而且也是一个最直接、最实际的环保行动方式。我们可以在家中开展“绿色小阳台”、“绿色小房间”等活动,并在植树节进行集体植树活动和联合社区进行的植树活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绿化、净化与美化。

5.废物再用:

环保现今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平时生活中,如果稍加点心思的话,就能做到:“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随意浪费的坏习惯,这其实也是一个浪费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小麻绳、塑料瓶、纸筒、包装纸、瓦楞纸等,学习做成小笔筒、相框、分类盒、花瓶等有用的小物品。

关于"环保"的名言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4.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7.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8、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张立文:《和合学概论》

9、为了制造一支铅笔,人们必须掠夺自然;因此扔掉一支铅笔,就是对自然的暴力。——甘地大约在1940年对其孙阿汉·甘地扔铅笔于地上的教育。

控制你的手,垃圾不乱走。

环保,世界更美好。

地球真美丽,保护好环境。

这里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保护好环境,美丽又干净。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我们好好地保护它吧!

清明节的英语手抄报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开发观?环保和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及当地居民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 Dead or Alive ),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留下清洁的海洋。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沿海和海洋环境问题突出,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岸带和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开发观?环保和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及当地居民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祝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把以上内容节选就可以了~

在画些“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景就可以啦!~画柳树也不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