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哪几种

2.自然灾害学的研究内容

3. 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还是水文灾害_洪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还是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更广泛;气象灾害只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 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8)反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7、森林火灾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哪几种

问题一:常见的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有那些 自然灾害:滑坡 泥石流 地震

气象灾害:寒潮 沙尘暴 干旱 暴雨

一月:寒潮,冻害,大雪,暴风雪等. 四月:华北,西北春旱,华北暴雨,洪涝,冰雹. 七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问题二: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 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雨”。“霖雨如注”、“*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也是风灾、澌潮灾和水灾的主要来源。因此,热带气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缓解。害的一面是,热带气旋有许多次生灾害,如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寒潮与冷冻灾害

?  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

?  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问题三: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有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

问题四:所有的灾害天气有哪些?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问题五:常见的灾难性天气有哪些 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梅雨属于特殊天气,降雨属于正常天气.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梅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内容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台风等。

3、洪水灾害

洪水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洪水是指凡超过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容水场所的承纳能力,造成水量剧增或水位急涨的水文现象。在人类的历史上洪水灾害每年都会发生,所导致的人、财、物的损失不计其数。

4、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5、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内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内容。

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

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生物入侵。

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潜在性

灾害事件发生(物质急剧运动)前,往往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能量积累或能量转换过程,直到突破原来的平衡,突然暴发成灾。这个过程可延续数天、数年甚至数百年,不易被人们所觉察,或没意识到它会突破临界限度,因而对之无法设防。地表物质的急剧运动多数情况下是势能转换为动能,并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二、突发性

由于其他因素的触发,处于临界状态的静止物质突然进入高速位移运动,如崩塌、滑坡等,而触发因素往往是随机的、不易预测的。如触发因素地震难以预测。

三、急剧性

物质一旦开始运动便来势凶猛,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令人防不胜防,无法抵御甚至来不及躲避。灾害源往往在短短的几秒或几分钟内释放出巨大无比的能量,并给人类以毁灭性破坏,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龙卷风、风暴潮等。

四、发性

由于灾害事件发生的因素十分复杂,触发因素本身也带有十分明显的随机性,因此,除了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某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潮汐)外,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无法确定,纯粹是偶然的,此类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五、有限性

自然灾害潜伏期能量积累越多,急剧运动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越大,但灾害的范围和灾损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有限度的,不会引发全球性或无限期延长的自然灾害。

六、伴生性(灾害链)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多种灾害或同一灾种大量地在同一地区在短期内并发,造成该地区的经济崩溃和社会混乱,这就是自然灾害的伴生性和群发性。

1.气象水文灾害

河南省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本课题编绘的“河南省洪涝形势图”反映了四大水系流域由地形、气象、水文等因子决定的威胁情况。各水系干、支流未出山时,洪水威胁主要表现为淹没河谷滩地、低阶地及岸堤侧蚀。暴雨型洪水多来势猛,短时间汇集大量洪水,易给水库及下游平原造成灾难,也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类地质灾害。在平原区表现为洪水溃堤决口泛滥,对低洼易涝区威胁尤甚(见表10.3.1)。

表10.3.1 河南省洪涝形势分析表

(1)黄河水系

黄河省内流域面积为36200 km2,干流流经省内长度为711 km,省内支流有伊洛河、沁河、金堤河等水系。黄河两大灾害威胁是悬河与断流。孟津出山后的省内平原河段总长度为440 km,其中河床高出堤外的悬河段即达380 km,占86%。悬河高出两岸平原3~13 m,两岸堤坝险工达159 km,若发生决溢洪水泛滥,威胁省内面积达40040 km2;涉及9市、41县,人口3000万。黄河堤防建国以来已多次出现险情,黄河水患是豫、鲁、冀、苏、皖数省人民的心腹大患。黄河水是黄河两岸平原区人民生存发展的命脉。河南省年引黄河水30×108~40× 108m3,灌溉面积120×104hm2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及上游水资源浪费使黄河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曾断流达226 d,断流长度达622 km,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带来极不利影响。

(2)淮河水系

淮河干流与主要支流均发源于我省。省内流域面积8.83×104 km2,占全省面积52.8%。淮河水系呈羽状,省内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达250多条,加之源区多暴雨,平原地势低洼、排泄不畅,因此暴雨洪涝灾害是淮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1950、1954、1975、1982、1998等年份均出现过特大洪水灾害。沙、颍河以北的淮河平原属黄泛威胁区之一部分,洪涝威胁面积27370 km2。沙、颍河以南低洼平原大面积连片分布,洪汝河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洪涝威胁区面积20660 km2。该区1975年8月暴雨大洪,淹29县,受灾366630 hm2,死亡人数为8.57万,毁房560万间,毁耕地73.3×104 km2,京广线中断48 d,经济损失逾300亿元,是我省解放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沿淮及淮南岗间谷地受河谷型洪水威胁,面积2640 km2。合计洪涝威胁面积5.07×104 km2,占流域面积57%。

(3)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省内流域面积27700 km2,其中洪涝威胁较大的为南阳盆地内的唐、白河水系。南阳盆地低点在盆地南新野一带,水系呈扇形,雨季盆地中、南部低地带与盆地东北部社旗、方城一带岗间洼地是洪涝威胁区,面积约4520 km2,占盆地面积37%。

(4)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流域15300 km2,占面积最少。因多年干旱与抽取地下水,水系中除卫、淇河外,其余支流多成时令河。水系支流多源于太行山区,暴雨时坡陡流急,突发性洪水、泥石流威胁较大,但几率少于淮河、长江水系。域内洪涝威胁区面积9500 km2,占流域面积62%。其中太行山东侧的山前洼地同时也属黄泛威胁区。1963年8月豫北暴雨曾使太行山前数个滞洪区连成一片汪洋,京广线被毁,中断运行十几天;全省65个县受灾,成灾面积375×104 hm2。

2.地质灾害

河南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别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等。本节重点论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地质灾害。

(1)崩塌

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35°的陡坡悬崖区,以豫北太行山区和黄土分布区较常见。太行山为中、新生代快速隆起的断块山地,广布由断层或河流切割而成的数百米高的悬崖。悬崖多由变质基底与其上的古生代石灰岩、砂岩构成。由于沿节理、劈理的崩塌在崖前形成众多倒石堆和坡积裾。1982年太焦线沿线崩塌曾使火车停运67 h。豫西黄土区崩塌危害尤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门峡库区黄土岸坡崩塌总长度210 km,面积100 km2,毁农田近0.4×104hm2,数亿吨泥沙入库。1975年8月6日暴雨,使荥阳县井洞沟黄土沟豁一次延长150 m,拓宽30 m。1987年9月7日息县薄公山采石场一次崩塌10000 m3,死伤28人。

(2)滑坡

省内滑坡高发区集中于豫西。可分基岩滑坡与黄土滑坡两大类。基岩滑坡常发生于有软弱夹层或适宜构造面的陡坡山地。如黄河小浪底库区两岸的三叠系及二叠系的砂页岩、泥岩滑坡,对库区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伏牛山地区多发生变质地层片岩、石灰岩滑坡,如1975年南召某工厂因暴雨造成的基岩滑坡毁厂房1100 m2,损失440万元。又如栾川门子岭滑坡。黄土类滑坡以灵宝-朱阳盆地与卢氏盆地为多发区,常呈集群状出现,有时与下伏第三系地层构成复式滑坡体,并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源。如1966年5月陇海线闵乡-高柏段暴雨滑坡,10000 m3的黄土滑坡体将一列货车颠覆。近年较大的滑坡有1996年8月暴雨造成的林县太行山体崩滑,使红旗渠内淤沙近100000 m3,渠岸毁坏16 km。

(3)泥石流

省内泥石流主要发生于豫西的小秦岭、熊耳山与伏牛山区,黄土山丘区也是多发区。河南省泥石流成因可分两大类。其一是陡坡谷内植被破坏严重,坡耕地与荒草裸地碎屑物质积聚多,遇暴雨则暴发泥石流。如1970年7月28日内乡马山口青山河泥石流,死亡48人,毁房1550间,毁耕地560 hm2,冲走大牲畜1100头,造成较严重的损失。其二是矿业开发区大量尾矿、废石堆积山谷,人为提供了泥石流物质源。如1994年7月小秦岭西峪沟暴雨泥石流,使数十万方金矿渣顺流而下,造成350余采金矿工的死亡与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又如1996年8月嵩县祁雨沟金矿暴雨泥石流,使200000 m3的金矿选矿尾矿倾泻而下,死伤40人,毁房8000 m2,经济损失达1600万元。本次遥感综合调查,基本查清了全省泥石流潜在发生区的分布,发现重要潜在泥石流发生沟180余条。

(4)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地面沉降、塌陷、出现裂缝有多种诱因,主要有黄土湿陷、过量抽取地下水、地下采矿与新构造运动几大类。河南湿陷性黄土分布区达8000 km2以上,黄土湿陷形成的陷穴与地裂缝广布。如荥阳薛村—司村一带1983年发生了45处地面裂陷,裂陷区面积近于3 km2,单点沉陷面积3~54 m2,陷深0.4~4.0 m。构筑地下硐空可成为黄土湿陷的重要诱因。如郑州市已发现90余处塌陷区,多与人防工事或管线硐室有关。1992年5月3日大雨,使郑州国棉五、六厂塌陷400 m2,陷深达5 m,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省内城乡均发现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河南省城市浅层抽水漏斗达1240.5 km2,中深层抽水漏斗合计2546 km2。如许昌市地下水抽水漏斗最深达95.96 m,地面上方沉降速率每年达3~21mm,最大沉降量为227 mm;濮阳市抽水漏斗上方沉降速率最大达每年29 mm。洛阳市上海市场一带1991年已累积沉降138.5 mm,沉降速率4~12 mm/a。开封市累计沉降113 mm,不少城市建筑物沉降开裂受损。豫北平原地下水抽水漏斗面积达8800 km2,最深达20~22 m,漏斗之上多发生地裂缝,地面沉降速率达每年6.5~37.4mm。

地下采矿,尤其是煤矿开采是省内大面积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发生的最显著诱因。如平顶山煤田已有塌陷34处,塌陷面积已达92.5 km2以上;焦作煤田塌陷区达50 km2以上。地面塌陷导致道路与房屋陷裂,山体开裂,耕地弃耕或劣化。依平顶山煤田1957~1989年每采百万吨煤塌陷0.24 km2计算,我省每年因采煤破坏耕地在200 km2以上。金属矿山塌陷以栾川钼矿为例,1997年8月采空区塌陷3000 m2,深27 m,死、伤各1人。

经调查,河南省已发现地裂缝发生区128处,涉及7市43县。如1997年7月濮阳县胡状乡发生3条地裂缝,造成民房开裂,损失50万元。除黄土区湿陷与矿区开采塌陷地裂缝外,其余地裂缝多发生于亚砂土或胀缩土质区。

表10.3.2 河南省自然灾害分区表

续表

续表

(5)其他地质灾害

主要有矿坑突水。其主发区在平顶山、新密、临汝、焦作、鹤壁等煤田,水量80~4515 m3/h。其次是瓦斯爆炸,多发于平顶山、新密、鹤壁等矿区,以平顶山为烈。

3.自然灾害区划

依据气象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将全省划分为两个自然灾害大区,9个自然灾害区;再依其特征将自然灾害划分为41个分区。详见表10.3.2和《河南省自然灾害分区图》。